1
小強現在25歲了,這在他們家那里屬于大齡青年了,當初小強有份不錯的工作,工資挺高,但是為了盡快結婚,他辭去了工作,回到家鄉,為的就是找個合適的對象。可是兩年過去了,對象沒找到,工作卻很不如意,工資低,工作時間還比較長,為此小強開始厭食,情緒低落,整夜的睡不著覺,加上父母的嘮叨,小強都有些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了!
從心理健康的層面而言,小強是焦慮伴隨抑郁狀態,可是從現實而言小強是因為現實的壓力,加上自己的想象,自己把自己推到了一個很尷尬的位置。
本來他對現狀不滿,所以對工作就開始拖拉,開始曠工,那么工資更低了。可是現實生活又離不開錢,在他們老家結婚要求有車有房,還要有彩禮,這對小強家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可是小強現在的工資需要小強至少不吃不喝十五年才能攢夠,那個時候小強40了,還結什么婚?所以小強有了心理問題。心理問題導致小強更加的不愿意出門,不愿意工作,這個惡性循環就產生了。
面對小強這個問題,我既沒有建議做什么系統咨詢,也沒有說需要吃什么藥物,而是和他一起制定了下半年的工作計劃,我們找到了他可以做的工作,并且制定了成長性的計劃。
回家后的小強和父母攤牌,自己需要再次出門工作,父母雖然有些不舍,但是兒子說的也沒有錯,待在家里現在也沒有對象,不如先工作,有對象的時候就回來見面,談。
小強新的工作讓小強找回了自信,隨著工資的提高,他臉上的笑容多了起來,心情也開朗了不少,他現在已經不單純的等待親友的介紹,而是開始在網上找尋適合的結婚對象了。
2
菲菲我的鄰居。最近也抑郁了!隨著她女兒上初中,她的壓力越來越大。孩子成績不好需要補課,丈夫工作又不穩定,全家就指著她的工資呢!一年內攢不下多少錢,讓她經常為孩子的未來焦慮,她常常會想到,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女兒上大學了,可是他們拿不出孩子上大學的學費,這將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想的多了,那么對丈夫的抱怨也就多了!偏偏她丈夫是一個樂天派,那是個寧愿在家陪會兒孩子,也不想辦法出去多攬點活兒的人。
他們家最大的狀況就是捉襟見肘,只有對未來的憂慮,而沒有對未來的計劃。菲菲抑郁了,她的丈夫也不好受,可是誰也不知道到底要如何辦才好!
剛好我回老家,碰到他們兩口子,聊起了菲菲的抑郁。我給開的方子是:強制存款,建立家庭目標。
菲菲是按月發工資的,那么菲菲的工資發了之后存三分之一的死期,剩下的用于家庭開支,菲菲先生因為工作不固定,所以采取補差額的方式,沒錢的時候不存,在有錢的時候,需要把不存的月份補存上去,依然是死期,先從最低三個月的死期開存,等滾到每個月都有存款到期的時候,再變成存一年的。這屬于強迫存款。
他們家因為只有女兒上學這一件事情了,所以重新找尋家庭目標,第一為孩子存教育基金,第二則為改變家庭出行,存款買車。建立了這兩個目標之后,并且讓目標可視化,然后兩個人各領一個目標,一起努力。
當他們開始強制存款之后,菲菲的抑郁沒有了,也沒有之前那么焦慮了,反倒是兩人生活更加和諧,干勁更足了。
3
小Q,我的老朋友,最近工作壓力比較大,一方面單位的事情很多,另一方面自己的事兒也催的很急。小Q經常一邊忙著單位的事情,一邊想,我的事兒可怎辦啊?或者忙自己的事兒的時候,想著,我的工作還沒有做完呢?明天怎么交差啊!結果兩邊工作都沒有做好,自己還因為胡思亂想和刷朋友圈浪費了好多時間。面對小Q的現狀我給出了四個字: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好說難做,小Q一時不知道如何下手,我問小Q:“現在什么時間?”“工作時間!”“你今天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給局長寫講話稿!””開動吧!”
工作的時候全心的工作,玩的時候開心的玩!別工作的時候想著玩,玩的時候又惦記工作,那個都做不好。現在是工作時間,那么讓自己就全心的投入到講話稿的寫作中,別想著晚上回家后的家務和論文。
小Q牢記了這四個字,并且不停的在生活中實踐,基本上可以做到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了,她現在很少為未來焦慮!
很多時候,我們焦慮,抑郁,情緒不好,并不是面對的事情無法解決,而是我們陷入在自己的思維中,不肯去行動。我們不停的逃避到想像之中,寧愿讓想像吞噬我們,也不愿意在現實中做一件事情。結果壞情緒被我們喂養的越來越大,最終我們被壞情緒吞噬,真的變成抑郁癥或者焦慮癥了!
其實當發現自己沒事就亂想的時候,可以把自己擔心的事情寫出來,然后列出至少三個以上的解決辦法,然后去行動。如果事件當下沒有解決的辦法,也不用灰心,讓自己停止想象,那怕去洗洗衣服,刷刷碗,都可以讓自己回歸到當下,而不是沉溺在情緒之中。
尤其是現實中的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行動,行動,行動。
你行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