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幫公司去做校園招聘的時候,一提起966的工作制,99%的人都掩飾不住驚訝和惋惜,公司再好,加班我不干。有人說,總有一天,你會知道,沒有一份工作,值得8小時以上的工作。
后來,公司為了招人,不得不改了制度,變成靈活工時,你想966,那就給加班費。你想965,你就休雙休。這一改不要緊,很快就看出了人與人的差距。
01、那個從來不加班的年輕人
就拿我們部門去年新來的一個應屆畢業生來說,名校畢業,能力超強,腦子活分,還特別會聊,同事們都喜歡他,每次聽老板提起他,都是贊賞,我一直覺得他是個好苗子。
可沒想到,自從周六變成了休息日,你就再也別想找到人,無論提前多長時間通知他加班,都是一句,我家里有事。
整個周末,辦公室的人都忙成狗,他瀟灑地去吃了大餐、看了電影,成了整個部門生活品質最高的人。
結果可想而知,老板從不委以重任,各部門一提他就頭大,所有的合作都默默地繞開他,最近一年多,公司的大項目不斷,卻沒有一個和他有關。
他經常問我,為什么大家都不重視他,好項目從來不帶著他。
我只能無可奈何地回答:因為每個項目都不能保證不加班。
他不說話了。
花樣年華,誰愿意把大好青春埋沒在格子間。
可是,人生里,每一年的意義都不一樣。30歲不是另一個20歲,頭十年沒做的事,后十年可能根本沒機會彌補。看看身邊那些三十多歲才焦慮的人,多半是二十幾歲不努力。
平凡如你我,沒有雄厚的家底,沒有杰出的天賦,唯一能拼的就是那么一點咬牙堅持和不懈努力,而這些常常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的確,有些加班是裝模做樣,但更多的人是真心誠意地想多學東西,承擔更多的責任,給自己博一個出彩的未來。而那些年輕時只想好好生活的人,過著過著,生活就沒了。
02、沒有一種成功來得容易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加班變成了人們口中的“奴性”。大家都說,加班是最無用的勤奮,它要么說明公司的人員配備不合理,要么說明你的能力欠費。如果是前者,你得趕緊走人。如果是后者,那只能說明你無能。
于是,有人傻傻地聽了,換了一家又一家公司,發現沒有一個地方新人不用加班。
年初,我辭職的時候,和前老板聊了很久職場生存之道。我從大學畢業就跟著他,到去年,整整八年。分別時,他給了一個讓我特別驕傲的評語,過去這八年,夠你用到退休了。
是不是真的夠,我不知道。但我在他的推薦下,找了一個從不加班又薪資豐厚的好工作。
其實,這一點都是他教我的。他可能已經不記得了,我入職第一天,他跟我說的一句話:30歲前不拼命和30歲還在拼命的人,都是一樣失敗的。
他就是這樣,用10年的勤奮努力換來后半生的屹立不倒。行業里的人一提起他,無不豎起大拇指,再也沒有人能讓他加班,都是他挑誰來當客戶。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每年不用拼死拼活地干,也能保持高品質的生活。
公司的年輕人經常好奇地問,為什么老板每天打打球、喝喝茶,躺著都能賺錢。每到這時,老人們就會說,你不知道他過去有多苦。
聽他的老朋友說,過去他每天都是最后一個離開辦公室的,別人吃飯聚餐的時候,他在辦公室默默地翻過去的舊檔案,電話24小時待命,加班加點總是他先上。
年輕時沒吃過苦的人,年老了多半會受罪。沒有一種成功來得容易,你只是不知道那些優秀的人背后吃了多少苦而已。
今天的苦日子都是為了明天的好日子,懂得這個道理需要點眼光和格局。
03、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在職場隨心所欲
稻盛和夫說,要想擁有一個充實的人生,你只有兩種選擇: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或者,讓自己喜歡上工作。
可是,有幾個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就能做上自己喜歡的工作呢?可是,十年后,有人依舊在厭惡的工作中掙扎,有人卻早已實現了財務自由。而拉開距離的正是那些誰都不喜歡的工作。
曾經有個九零后姑娘問我,公司里所有人都討厭加班,六點就紛紛往外走,每次有人見她不走,都冷嘲熱諷,說她假裝勤奮。可是,她真的想多學點東西,再把工作認真檢查一遍。
我告訴她一句話,努力從來不丟人。不想努力工作的人,永遠覺得努力沒用。他們總相信,人生有一條通向成功的捷徑,卻從來不相信,一個人必須非常努力,才能在職場隨心所欲。
混跡職場,有能力遠遠不夠,你的工作態度才是真正的招牌。有能力沒態度的人尚且不能幸存,更何況,年輕的時候,你懂得比別人少,做得比別人慢,還理直氣壯地踩點下班,多一份力都不出,怎么可能不吃虧。
我一直覺得,對年輕人來說,工作頭幾年是最好的升值期。那時候,學東西最快,犯錯又最容易被原諒。唯一的代價就是你要多受點累。并不是所有加班都毫無價值,有些加班就是年輕人該吃的苦。
講真,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份工作是不辛苦的。只不過那些成功了的人從來不向你訴苦。
下班后的一小時,決定一個人的未來。你在辦公室披荊斬棘,還是在家葛優癱,過得就是不一樣的人生。不要等到無路可走,才后悔自己沒有拼盡全力。歡迎小伙伴在底部發表神評,與我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