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自己英語發(fā)音很成問題,學了十多年英語,從來都是啞巴英語。想要練習發(fā)音,至少得知道自己練的對不對、偏差何在。老師點評的一大作用便在此,感謝一直心心念念的KK語音虐虐給了我?guī)椭?/p>
L1總計17個小任務,覆蓋了全部的音標練習。經過33天的練習,終于闖關成功。雖然有一些音仍然是不是會現(xiàn)出發(fā)不準的原型,但總體上是將每個音標體會了一遍。每天的練習,從聽講解到錄音、從聽錄音到刪掉再錄音,最后經點評后發(fā)現(xiàn)問題再錄音。一個一個任務死磕到底,不放過每一個基礎,才敢往后推進。
有不少小伙伴17天17個任務一遍過,非常厲害,有許多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目前想到了三點:1. 下功夫;2. 講方法,多請教;3. 合理分配時間、精力。
下功夫自不必多說,但凡練習都需要一個量的積累。一個音幾個詞,練的遍數(shù)多了,自然而然會涌現(xiàn)出許多不一樣的體驗。第一遍哪怕多花點時間,但若能一遍過,反而節(jié)省了更多時間。
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講方法、多請教顯得尤為重要。當你聽不出正確的發(fā)音,你便發(fā)不出正確的發(fā)音;而當你發(fā)不出正確的發(fā)音,你就聽不出正確的發(fā)音。如是死循環(huán),在錯誤的道路上走的越遠,錯的就越多。此時就需要主動請教小伙伴,有時一句話就能捅破窗戶紙,解決根本問題。另外,不能盲目相信自己的記憶,很多第一印象彈出來的聲音,并不是正確的發(fā)音。畢竟上學期間教材為英式英語,如今練的是美式英語。
下班后的時間是有限的,精力亦如此,分配好練習需要的時間和精力尤為重要。自己幾乎每次都拖到23:00后才開始練習,比較困比較趕,練習、錄音略顯匆忙,跟“死磕”就有了不少差距。甚至有時直接犯困,放棄了當天的練習。
最近接觸PDCA循環(huán),所謂戴明環(huán),感覺可以引入到語音虐虐練習中。既然花時間來做了練習,就不好只圖完成任務,過一遍便丟下。有必要養(yǎng)成計劃、行動、檢查、優(yōu)化的習慣,形成良性循環(huán),讓L2、L3的練習走的更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