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7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基于一定的前提和假設的。
如果事情做錯了,并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是因為前提和假設不對。
如果事情做對了,并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是說明前提和假設是正確的。
通過復盤,就可以修正錯誤的前提和假設,積累正確的前提和假設。
比如說,我看到一位朋友通過健身,練出了6塊兒腹肌。
于是,我覺得只要我去健身,就也能練出他那樣的腹肌。
實際情況是我根本練不出來。
為什么呢?
因為朋友能練出腹肌,健身只是我們看到的結果,其實在健身的背后隱藏著他的飲食習慣、作息習慣、成長環境、心智模式等。
而我只看到了“健身”這個結果,卻沒有去了解那些“前提和假設”。我去健身了,但是堅持不下去,也練不出效果。
通過復盤,我就知道“只要去健身,就能練出腹肌”這個假設是不正確的。接下來就需要去修正它。
這就是復盤的價值,它能夠修訂錯誤的假設,積累正確的假設,最終日積月累,構建一個假設體系。
擁有一個假設體系,就能做出高概率正確的事情來。
再比如,我為什么要寫這段文字。它的假設是:對于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一定要高標準地完成。
20170725
看連岳老師說過:
家是最應該講道理的地方,很多家庭悲劇產生的原因就是不講道理,稀里糊涂。
我的理解:夫妻之間要講道理,對父母可適度隨順。
感覺家庭內不應該講道理,是因為講不清楚。但是,講不清楚似乎不應該成為不講道理的假設。越是重要的關系,越是價值大的地方,一定需要說清楚。
我跟Wendy講道理的方式:
1、我看到一些東西,會記在手機里,比如說她生氣了、對孩子沒耐心了等。
(以前我是直接懟,多虧分身術)
2、然后我觀察她會不會自省。如果她認識到了,我就等她主動跟我說。
3、如果她沒有認識到,我會在選擇一個放松的場景下(比如散步)跟她溝通。當然,我不過分期待她能做出多少改變;關鍵是溝通,這個過程也是心智共同成長的過程。
如果她沒有認識到,我盡量了解她目前看的書,她學的微課,看看能不能從中發現共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點。因為我發現,她往往不太聽我的建議,但是她相信她從微課中學到的東西。(我也是如此)
4、最后,最后!等待,等待,讓時間告訴她這個道理。
隨順的套路:
1、不直接反駁父母。
2、主動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擔心。
3、把部分選擇權交給父母。
4、過程隨順、決定權在自己手里。
詳見:秀燕談隨順
20170707
1、職場遇到的最大問題。
怎么提升團隊管理能力,帶領伙伴實現組織目標?
2、人生中做過的3件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1)2016年8月份,組織3天的教師成長集中培訓,并實施了“成長從自我認知開始”的主題模塊培訓。我在此次培訓中結合了橙子學院的MBTI訓練營和古典老師關于個人成長的內容,極大地提升了教師對于成長的認知深度。
2)2017年3月份,組織教學服務訓練營,跨度1個月,共3次線上培訓。我在此次培訓中結合了幸福進化俱樂部關于“黃金思維圈”、“PORT模型“、”同儕力量“等內容的整合,參訓的44位老師98%通過簡書完成作業,這次培訓不僅完成認知提升,而且促成行為改變。
3)自2016年11月參與揩油課程以來,從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持續做6次月計劃,6次月度回顧,23次周計劃(共26周),易仁永澄老師公眾號文章留言1.8萬字。這個半年是建立秩序感并適應秩序感的過程,是個人成長、職業成長、家庭成長最扎實的半年,也是成就感最大的一段人生。
3、未來3-5年最想實現的事或最想要改變的事,為此做了哪些努力?
我最想實現的事:具備帶領小團隊(5人左右)實現季度目標,逐步過渡到年度目標的能力。
我所做的努力:
1)參加“2017年向組織揩油”課程,并踐行核心理念,逐步提升個人目標管理能力。
2)全力以赴爭取第8期“做自己的CEO”的學員資格,走進“自我管理系統”的殿堂,與偉大對接。
3)在實際工作中刻意訓練組織目標管理能力,如管系統理人心,管流程理角色,管方法理糾結,提升通用技能,刻意調配資源。
4、羅列出未來半年內已報名的課程
幸福進化俱樂部第8期“做自己的CEO”,時長6-8個月。
5、其他我想說的話
1)跟隨易仁永澄導師,做到他的兩成最重要的功力,在個人成長、職業成長、家庭成長三個方面實現躍遷。2)在一起,一輩子!
20170704(2018學年小升初規劃)
一、政策變化
1、小升初受到行政干預越來越多,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可能會發展到向中招、高考這個方向的標準化統一考試。各個名校舉辦活動私自招生的渠道越來越少。
--2006年-2012年?? 各個初中名校依靠培訓機構獨立考試招生,市場混亂。考試題目由名校決定,難度很難把握,數學以奧數競賽為主。
--2012年-2015年?? 市教育局統一組織考試,各初中名校獨立命題,但是提前招生現象仍然很多。考試題目由名校決定,難度相對下降。
--2016年-2017年?? 市教育局統一組織,統一命題考試;傳統媒體開始介入,舉辦各種賽事活動。考試題目由市教育局組織命題,難度繼續下降,但靈活性增加很多。
2、2016-2017年的政策之下,通過非官方統一考試外的升學渠道非常有限,主要有:
1)華羅庚杯數學競賽、KET考試。
2)媒體舉辦的賽事:K6聯賽、聯合杯等。
3、結論
1)升學渠道逐漸規范
2)統一考試難度降低,考察內容非常靈活,生活化。
二、學業內容規劃
1、統一考試的科目及分值
數學:90分;語文:70分;英語:40分;綜合:40分。合計240分。
2、三個科目精力分配
--整體策略:先抓數學、再抓語文、最后抓英語
--數學,先抓公立學校基礎,再適度學習奧數內容,以重視靈活性的專題為主,摒棄偏題怪題。
--語文,先抓字詞句,再升級閱讀和寫作。孩子保持閱讀習慣很重要,要有眼界和知識面。
--英語,先抓單詞量,再抓閱讀理解。孩子保持誦讀習慣很重要,培養語感、積累語料。
3、名校升學要求
1)升學概率:
???? 由于鄭州市私立中學越來越多,但2017年的升學政策基本堵死了地市分校來鄭州上學的通道,因此鄭州市學生升入初中名校的概率在增加,雖然鄭州市六年級畢業學生人數也在增加。要知道2016年前鄭州各初中名校30%-40%的學生都來自于地市。
因此,擇校成功的概率在增加,但是升入名校的競爭依然殘酷。
2)升學選擇
???? 這個要根據孩子最后的學業發展水平來定。
???? 平時,可以根據住址、財力、傾向等標準,帶孩子到各個名校轉一轉,觀察一下這個學校孩子,觀察一下這個學校家長,最好能跟家長聊一聊。
?? 這些感性認知都可以成為將來選擇孩子的參考。
?? 總之,可選擇面是非常寬的,至少包括三大類:
?? A:2017年舉辦報考資格的私立初中有55所,大概招生2萬余人。
?? B:各個公辦名校基本都有實驗班。
?? C:劃片公立學校。
三、培訓機構選擇
1、第一看老師
1)看專業性—在重視學科教學之外,是否兼顧孩子心理和家庭教育。
2)看責任心—是否愿意在正常上課之外,花時間精心服務。
2、第二看成果
1)看學校的成果宣傳海報,這個具有一定的欺騙性,需要甄別。
2)一定要跟本機構的學員或家長溝通。
3、第三看管理
1)現在的培訓一定不是靠一個老師就可以做好的,是一個系統在運轉。
2)看管理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證孩子可以得到持續的有效的服務。
20170701
1、白兔愛肥鵝模型的運用。
1)孩子是永遠不會有錯的。
2)這句話可以推及我們身邊的所有人,每個人都在那個時刻做出了對他來說最正確的選擇。
2、有關職業觀
1)職業規劃第一個要考慮的問題就是職業本身的價值在哪里,它本是沒有意義的,它只是實現我們人生目的和價值的一個工具。
2)個人發展戰略制定與企業發展戰略制定是一致的。
第一步要問自己3個問題:你要往哪里去?你要如何去?你要留下什么?
第二步要問企業3個問題:企業要往哪里去?企業要如何去?企業要留下什么?
第三步要看二者的結合點:企業要把你帶向哪里?企業要如何把你帶向那里?企業要你留下什么?
3、情緒
情緒是發現問題的鑰匙、情緒腦、情緒的能量、分身術之情緒、人是情緒的動物。
如何真正聽進別人的意見,關鍵是聽感受,而不是結論。任何感受,都是情緒的表達,這是本質。
4、成長的少與多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是有少到多,再到少,再到多,最后到少的過程,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次由少到多:能力有限,會做的事情少,逐步成長到會做的事情多。
第一次由多到少:隨著會做的事越來越多,開始總結套路,抓本質尋規律,只做能力圈內的事情。
第二次由少到多:隨著能力圈的逐步升級,能力所觸及到領域越來越多,會做的事情越來越多。
第二次由多到少:三觀趨于穩定,只做高概率成功事件,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少。
5、人腦的內與外
人腦從外到內的結構為:安全腦、情緒腦、理性腦。
當我面對一個人時,我自身要先做到理性認知,再醞釀情緒,即從內到外。
當一個人面對我時,首先感受的是我的情緒,然后才是理性,即從外到內。
某企業文化:高興、高質、高效、高遠。高興是情緒,高質和高效是理性,高遠是情緒與理性的結合,即從外到內,再到內外結合。
6、自證與自洽
人的認知和行為之間是一個自證的過程:有了認知,就會導致行為,行為反過來又強化認知,循環不斷,認知就成為偏見或洞見。這是正反饋的過程。
人的認知和行為之間是一個自洽的過程:有了認知,就會導致行為,行為反過來又強化認知,但是強化會受到制約,不會無限增長或減少,最終形成暫時的平衡。這是負反饋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