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會? 心理咨詢師? 中原焦點講師團講師、網絡初級第九期、中級第九期 2021.4.22堅持分享第1143天
一、生活中的難得(3)
因為爺爺來家,愛人也參與照顧老人,早上起來做飯,還把中午的菜備好,下班回來很快就把飯做好了。
二、中25-5聽課。還沒有最后定稿,有一些需要今天在復聽(注:剛才看了甜甜老師的分享,現在可以補充一下)
課前答疑
1.每次的咨詢都應該遵循目標資源一小步嗎?
目標資源一小步,只是一個框架,一個思路,要在咨詢中視情況而定。消費型:有可能這樣聊會快一些;抱怨型,要先陪她去聊她抱怨的主題;游客型,能夠來就不錯了,慢慢陪著,能夠聊聊就不錯了,能聊什么就聊什么。在咨詢過程中,也有可能是跳著聊,也有可能是反復聊,有可能來回倒著聊,先學招式,再學變式,再到無招勝有招。熟能生巧,巧能生華。
2.長程咨詢是怎么做的?
第一次咨詢的時候會跟著來訪者探討一個大方向,焦點每次探討的主題都有可能會有他想聊的點,在這個大方向,下一步一步去改善當下的狀態,逐步實現他的目標。避免雙重關系,恪守咨詢倫理和咨詢原則。
3.贊美是有感而發,發自內心的欣賞,同時接納他的不好,并且看到他背后的努力,不鼓勵更多的語言贊美,這是個人經驗,僅供參考。
4.具體化技術怎么去聊細?
不知道怎么聊,更多是因為我們感覺我們都懂了,來訪者不需要聊更多了,要保持足夠的好奇,比如說孩子十分優秀,家庭很和諧,但是想更好,怎么聊,怎么具體化?比如說是什么想更好?哪些方面想更好?怎么會是這些方面呢?孩子怎么想的?爸爸怎么看的?你又怎么看孩子的想法?這些和孩子交流過嗎?和諧,怎么個和諧法?
5.休學的孩子大多作息不規律,該怎么幫助孩子逐漸規律起來?
陪伴加等待。家長忍受不了孩子不規律,孩子就會更不規律,進入惡性循環,當整個家庭系統消停了,孩子就規律了,進入良性循環,一開始張力太大了,慢慢松弛下來,之后改變就發生了。
6.不上學的孩子:
剛開始沒有完全脫離學校,是去是不去,有些家長會要求孩子一定要去,之間會發生一些對抗,這個社會功能還在,不過孩子很難受,這個時候做咨詢效果比較好,但這個時候家長是沒有這個意識,到最后孩子難受到一定程度徹底爆發,做咨詢需要好久,社會功能會迅速消退,越來越去不了學校。破而后立,就需要很長的時間,再重新建立這樣的功??梢钥磩⒗蠋煹姆窒恚簠拰W常見規律
家長關于孩子上學這事兒去也行,不去也行,孩子去家長也不興奮,他不去,孩子也不會太失望,都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可能去了幾天,又不去了,家長也沒有太多的反應,讓孩子專心和問題作斗爭,不用考慮來自家長的影響,壓力。到那個時候孩子才會有更大的改變。
咨詢細節
關于提前通知:
來訪者約了咨詢,要不要提前一天再通知他一下?一般不要,如果交費了,你不通知他也來,如果沒交費,你通知了,他也不一定來。這就是提前交費的原因。
如果沒有交費,要提前一天確定一下時間,給他留不留?避免突然來,并且轉費用轉過來。
我們很多信息一定記得,提前告知很多的問題,其實都出現在溝通不暢,沒有提前去交代及時溝通,在所有關系中至關重要。
關于提前到:
如果來訪者提前到了好多,提前到就提前到,沒有關系,我們不要提前倒太多就好了,咨詢師提前幾分鐘到就行。
準備物品:
咨詢室里準備的有水,杯子,來訪者坐下來之后再把杯子拿出來,細節細節還是細節,要注意具體的東西。所有焦點在乎的點都會具體化。人家不來,你把提前準備好,人家也不知道這個杯子什么時候拿出來的,是不是也不會用過?連我用的杯子也一塊拿,跟他們的是一摞的,用過后和來訪者的杯子一起丟棄掉,來訪者也會感覺這樣比較安全,舒服。
進門不要換鞋,安全與放松是敞開心扉的前提,有時候孩子和家長聊既不安全又不放松。咨詢室簡單布置就行。
關于打招呼:一見面需要打招呼,這是誰誰誰吧?先和孩子打招呼,孩子更期待別人能和他先打招呼,去掉姓叫他名字,你喜歡我叫你什么什么還是其他的稱呼?不要預設陪同來的不一定是他爸爸媽媽,時刻記著,不要預設,你可以以為,但不要當真,一定要保持未知,問和來訪者是什么關系?
填寫資料:成年人的咨詢一定要簽咨詢協議,身份證號、必要的時候身份證復印件、緊急聯系人、和家長簽協議,保密保密,例外,義務,家長在青少年改變中至關重要,尤其是收集信息階段,讓家長進來一起聊,作為他們自己隨便安排就行,咨詢師坐在哪里都可以?不要看手表,他會覺得你不喜歡跟他聊,只關注時間的。
如果你感覺有危機的可能性,你都要確認,緊急的時候你根本都聯系不到人。孩子咨詢一般來說也和家長簽協議,把家長給拉進來,不要讓她一下子就跑掉了,是把孩子留下,我們要有家庭系統的意識。
待一會兒家長出去之后,我們可以問我,可以坐你旁邊嗎?不要帶手表,就看墻上的表。最終我們要成長自己,因為我們需要,不斷完善自己,成長自己。
和孩子開始聊:
可能寒暄一下,聊聊天氣,咋來的呀?多遠???吃飯沒有???不主張一上來就問奇跡,問句這個太難回答了問題一難他就不會放松,做人講究循序漸進。
父母離開不離開,要順勢而為,根據情況看,有時候父母在,孩子就聊不下去,那咨詢師要敏銳的覺察到。
常用的方式用總分,比較多家長在一起了解情況,了解信息,接下來分開和孩子聊,和孩子聊完之后,征得孩子的同意,和家長聊,需要強大的功力。
(有時候會吵起來,手錘墻
剛才發生了什么,之前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情況?)
面對家長有需求,希望咨詢師能夠和孩子聊什么,回應:我知道了,咨詢中聊到哪不一定看孩子想聊啥?
跟誰聊,要試著和誰一伙,是理解她,感受她的感受好,傾聽他,尊重他,但并不是就認同了他的觀點,就和一伙去否定另外一伙。
確定意圖和類型
今天到這兒來,是你想來的?還是爸爸媽媽讓你來的?看看孩子可能是什么情況?看著好做的,不一定好做,有的看著很配合,其實很難聊,真是神奇的探訪之旅,永遠不要預設
是什么讓你自己想來的呀?怎么跟你說的呀?怎么威逼利誘了?家長開始笑,生活中的模式就出現,那不是給你商量嗎?跟我商量下才跟我說。感受孩子的感受。
那以前做過咨詢嗎?了解既往史,看過病啊,去過醫院嗎?吃過什么藥啊?效果怎么樣???咨詢是什么情況都比較了解吧,保密原則也了解吧,保密要反復提,我跟孩子聊的話題,不要問我,問了我也不說,除非孩子愿意,咨詢的兩次之間不要聯系,普遍一周一次,最多一周兩次,就是為了讓他有反思覺察的時間,慢慢后來一個月一次也行。
協助來訪者學習自助,痛苦就讓他痛苦著,蟬變知了的過程你殼如果你硬揪出來,某一天破繭而出。
對咨詢了解嗎?一般還好,如果事先知道孩子認為做咨詢是有問題,有的人會認為咨詢是有問題的人,咨詢來的都是正常人,只是我們生活中出現了一些困惑,如果說有一些問題的話,那就該去醫院了,12歲以下的一般不這樣問。
咨詢是不給建議的,我會陪著你們一塊探討,看看怎么樣?看看怎么樣?對你有幫助
也不是一兩次幾次的事情,我們聊著看。
今天來可能比較想聊的是什么?
(讓他們主動,咱不要參與,可以看天花板交給他們。自己喝水。)
如果其中一個人說,如果我發現他們說的還挺順暢,那我就讓他們多聊,如果發現聊不下去,就可能要考慮很快的分開聊
如果發現來訪者是游客型和抱怨型,通常也是和來訪者自己聊。(游客行要建立關系,抱怨型元首的運用,傾聽她的抱怨)
要不咱倆單獨聊聊?好的,隨便都行,都是可以的意思
家長離開后問,我可以坐你旁邊嗎?位置很重要,面對面的像審犯人,像犯錯了一樣,感覺不太好。
咱們是接著剛才的話題,還是聊你想聊的,不知道的時候可以讓他想想看,也可以說咱們聊著看呢,或者問他少說一點可以嗎?再次確認他的知覺,順勢而為,這就是尊重和接納,貼著他走,以他為中心。
聊著聊著可以問,咱們是從哪兒聊過來的?怎么會聊到這里呢?咱們去繼續聊這個話題,還是最開始的那個話題呢?是什么讓你想聊這個話題
怎么不是剛才的話題?中間都是貼著走,好奇貼著走好奇,具體化具體化目的就是確認知覺,弄清他的脈絡,他想要啥?他想要啥?他看重啥?他希望是他希望是他的努力,他的資源他的打算,他的感受,他的重要關系。每個學派都有他注重的信息。
心理咨詢是協助來訪者解決心理困擾的過程。
征得他的同意,約定下次的時間,她想和媽媽商量也可以。
第一次,20分鐘以內一起聊
和孩子聊一個小時30分鐘左右,接下來再和家長一起聊,和孩子商量哪些能給家長說哪些不能給家長說,如果是保密例外的話,那這個不管你愿不愿意?我都需要給家長說的。不想活了,割腕,爸爸媽媽知道嗎?如果爸爸媽媽不知道,這個是屬于保密例外的,牽涉你的人身安全的這個我需要和家長聊聊,咨詢師有哪些事不能說的?有哪些點兒是比較想說的?家長的鏈接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都不能說和恩,家長要問了,咱怎么辦?你看還有沒有?把家長請過來吧。
家長過來之后,一定要記著先共情家長理解家長,如果有功勞,把功勞放到家長身上,這一段應該挺不容易的吧?怎么樣???老師反饋一些孩子的情況,如果時間短,讓家長多關注正向,什么時候相對好一些,家長也好好照顧自己。
也不是具體的建議。咨詢中是不給建議的,雖然生活中有人給建議,但不一定能用得上,給家長這一塊,我們做教練主體是孩子我們不能同時給孩子和家長做咨詢。(不能把孩子做來訪者做咨詢,又把家長做來訪者做咨詢)和家長在確定時間
咨詢是50分鐘到一個小時嚴格來說,50多一點到55分鐘就要收住。
確定下一次咨詢的時間和安排,和家長再確認一遍。
具體化內功,如果跟不上孩子他就煩了,他感覺你是為了打探她的情況,他就會抗拒。
《中國心理協會咨詢倫理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