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阻力,實現母乳喂養
母乳是寶寶最自然、最理想的食物,這一點在理論上很容易達成共識,然而,國內母乳喂養率一直處于較低的水平,目前,六個月以內嬰兒純母乳喂養率還不到50%。為何大多數人都知道母乳喂養好,卻有超過一半的寶寶未能實現純母乳喂養?母乳喂養在生活實踐中經常遭遇重重阻力。
對寶寶身心發育而言,母乳喂養具有不可替代、無法比擬的優勢,每一位母親都應堅定信心,克服實現困難,努力實現母乳喂養。6個月以內純母乳喂養,12個月內不斷母乳,有條件時哺乳到1.5-2歲。
掌握恰當的催乳方法,增加母乳分泌
人類是哺乳動物大家族的一員,真正沒有母乳的情況應該是極少見的,但在實踐中經常有一些母親因為“沒有奶水”而無法進行母乳喂養。
母乳分泌量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催乳素水平、飲食營養、血液循環等,但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嬰兒頻繁的吸吮。頻繁吸吮(每天8次以上)誘發“射乳反射”,從而增加母乳分泌。母乳的量不是等來的,而是吸吮來的。母嬰隔離、嬰兒吸吮不夠(不愿意讓寶寶哭鬧和饑餓)常常導致母乳分泌不足。
哺乳前熱敷乳房,從外側邊緣向乳暈方向輕拍或按摩乳房,有促進乳房血液循環,增加泌乳的作用。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母乳是“揉”出來的。不得要領的揉奶會適得其反,干擾母乳分泌。
飲食對母乳分泌也有較大影響。其中作用最明顯的是水分,產婦多飲水,多吃液體食物(如奶、粥、湯、飲品等)對母乳分泌幫助最大。高蛋白食物(肉、蛋、魚蝦、大豆制品等)也很重要,不但有助于泌乳,還是乳母所需營養素的重要保障。高脂肪食物(如豬蹄、排骨、肥肉、肥牛、雞湯、肉湯、排骨湯等)常常作為“催奶”食物應用,但脂肪對泌乳的促進作用并不明顯,飲食過于清淡的乳母在飲食中增加一些脂肪往往會促進泌乳,但如果是食譜高蛋白質食物是充足的,再額外增加脂肪(主要是各種肉湯和豬油、肥肉等)并不能使泌乳增加。
? ? 因此乳母的食譜要點如下:多喝水;喝低脂奶或脫脂奶,每天500毫升;多喝粥,如雜糧粥、綠豆粥、肉片粥等;多喝清淡的湯,如雞蛋湯、鯽魚湯、鯉魚湯等;高脂肪的湯,如排骨湯、雞湯、豬蹄湯等,先熬好湯后先不喝,靜置冷藏數小時后去掉表面浮油層(脂肪),再飲用;每天吃1個雞蛋,2兩瘦肉,2兩魚蝦以及適量大豆制品【每日1大杯豆漿或(和)半塊豆腐】;控制食用油攝入,尤其是豬油、肥肉等。
? ?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促進泌乳的食譜,絕不意味著大吃大喝,哺乳期乳母的體重應該緩慢的下降,以消耗孕期儲備的脂肪。至母乳期結束(大約1年),乳母體重應該恢復到孕前或正常水平。否則會因產后體重滯留而肥胖。
? ? 心理或精神因素對泌乳也有很大影響,家人要多照顧、體貼產婦,使產婦心身愉快,心情放松,睡眠充足,可促進泌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