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性經(jīng)常被人們強調(diào),三觀不正一切皆有問題。可是,三觀的基礎(chǔ)是什么,從什么角度出發(fā)來確立三觀卻很少有人談及。木心先生認(rèn)為,在人生觀、世界觀之上,還有重視宇宙觀。
在這個世界上,這個宇宙中,渺小的人都是奴隸,即使當(dāng)了皇帝(包括教皇),如果人格渺小,一樣是奴隸——偉大的人,必是叛逆者。
中國,上、中、下三等人,都尊“天”為無上的主宰,尤其儒家,以及后來的理學(xué)家,說到“天”,就跪下來了:“獲罪于天,無所禱也”,“天人合一”,“天命不可違也”。
獨有老子,一上來就拆穿把戲:“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叛逆的氣勢好大!
當(dāng)然,奴隸們不服,反問道:“那么圣人呢,圣人是最仁的呀。”老子立即說:“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我常要講我的認(rèn)識論,次序是這樣的:
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
我問你,你周圍,你過去的朋友,幾個人具備人生觀?再推論,那些人生觀哪里來?不過人云亦云而已,極少是由世界觀引申而來。
好,極少數(shù)人,有人生觀,又有世界觀。再推論,他們有沒有宇宙觀?更少之又少——宇宙嘛,那是天體物理學(xué)家的事,關(guān)我鳥事——情況大體上是這樣的。
現(xiàn)在,我要不留情面地下決斷了:不從宇宙觀而來的世界觀,你的世界在哪里?不從世界觀而來的人生觀,你不活在世界上嗎?所以,你認(rèn)為你有人生觀,沒有,也不需要世界觀,更沒有、也更不需要宇宙觀——你就什么也沒有。
飛禽走獸不需要“禽生觀、獸生觀”,一樣地飛,一樣地走,這是運氣、福氣。做人而不幸成了知識分子、藝術(shù)家,不免就要有一個人生觀:它是從世界觀生出來的。那世界觀呢,當(dāng)然溯源于宇宙觀。
爽爽快快說一遍:宇宙觀決定世界觀,世界觀決定人生觀。老子、莊子、尼采、釋迦牟尼,都從這樣順序而思考的。
只有從宇宙觀來的世界觀、人生觀,這才真實懇切,不至于自欺欺人——老子的哲學(xué),特別清醒地把宇宙觀放進世界觀、人生觀。老子看君、看圣人、看大盜、看雞、看犬,從宇宙的角度、宇宙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