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從小到大,在我們的意識中,戀愛是一件很美好與愉悅的事情。實際上在現實中戀愛確實也是這樣的,能夠讓兩個人生活時刻都充滿著愉悅與歡快的氣息,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充滿趣味。初中以來,我們身邊的人都會逐步談戀愛,特別是上了大學以后,這些現象更是很普遍,身邊一對一對的。所以本文主要運用馬克思原理來分析大學生的戀愛現狀,接著陳述了大學生戀愛產生的影響,最后針對大學生戀愛現象提出相關的建議與措施,目的能夠讓大學生們能夠在大學更好的度過,充分利用大學時光。
一緒論
古人云: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可見愛情是多么充滿著神奇的魔力與偉大,不斷的吸引著我們陷入,吸引著每一個人不斷的前赴后繼,哪怕再苦再累也會不斷的持續下去。初中的時候看見身邊的同學逐步在談戀愛了,那個時候我還不懂,他們為什么要談戀愛呢?只是覺得愛情很奇妙,它在吸引著我,后來上了大學,自己談了戀愛,身邊的同學也都在談戀愛了,自己才知道原來戀愛是多么美妙,多么神奇啊,這從馬克思原理的角度上說,實踐是認知的基礎,只有在實踐中,我們才會獲得成長與經驗,是我們快速獲取經驗的途徑,只有在實踐中我們的問題才能夠快速的得到相應的解決而不至于疑惑,為我們的發展提供了經驗基礎。
二大學生戀愛現狀
任何事物都帶有自身的特征。現階段,大學生戀愛現象的現狀是充滿多樣的,帶有自身的特征,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特征:
(1)普遍性
上了大學,我們走進校園,隨時可見攜手漫步的男女,草坪上或坐或躺的戀人,教室或食堂嘻嘻哈哈的情侶,可見大學生戀愛的現象已經成為了一種很普遍的現象,沒有人質疑他們,也沒有人責怪他們。有時候女生宿舍樓下一推男生在樓下等著,每次女生下來的時候,都會與男生摟摟抱抱難分難舍,他們不覺得難為情,卻影響了過往的路人。
(2)公開化
上了大學后,每個班都會存在那么一兩對情侶。特別是在開學軍訓后不久,他們確定成為情侶的時間真快,也在同學老師間慢慢的傳播開來,也許他們的父母還不知道他們之間的事情,但是不影響他們之間的交往與發展。
(3)隨意化
大學生時期學生談的戀愛大部分都缺乏責任意思,沒有以結婚為前提的,大部分都是體現在對對方一時的好感與喜歡,等到這種好感的感覺過去了都會一拍兩散,分手,顯得沒有那么對彼此負責。
(4)盲目化
上了大學,我們會隨處的看到身邊都是一對一對的情侶。看著他們這樣甜甜蜜蜜恩恩愛愛,我們心目中也會有一種想要找個人一起談戀愛的想法。不知不覺的陷入了跟風的潮流,盲目性的失去自身理智,不能夠具有自身的理智性,跟風從眾,顯得沒有那么責任心。
(5)個性化
在男女情侶戀愛中,女生的身心心理成熟比較早,男生顯得沒有那么成熟,而且女生也比較含蓄,大部分的時候男生都是比較主動地。
(6)目的性
上了大學,我們身邊的同學有時候談戀愛是為了體驗注重戀愛的過程的情感投入與體驗,他們覺得戀愛不一定結婚,所以就會談一場沒有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所以分手。
三戀愛產生的影響
一般來說,談戀愛會產生幾種影響:
(1)友情與愛情的平衡。情侶們談戀愛的時候,由于二人世界的需要,他們都會不知不覺的遠離原來的朋友給自己更多的空間,無論是異性朋友還是知己甚至是死黨,都會選擇性的遠離他們,朋友間的集體活動也比較少參加了,與朋友的交流漸漸減少。
(2)戀愛的甜蜜與失戀的傷感。談過戀愛得人都知道,每一段感情都是需要去經營與付出的,在戀愛的期間,有時候會因為對方的贊美而甜蜜,也會因為對方的不理解而難過。我們更會因為失戀而痛苦,讓自己難過,墮落麻醉自己,甚至去做出一些違反法律與道德的事情。
(3)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金錢成本去經營兩個人之間的愛情,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把學習需要的時間都給大大的占據了,可能不會把心思花在學習上,會導致荒廢學業的后果,與我們在大學學習學業的目的有點違背。
四建議與措施
解決問題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把握重心。愛情也是如此,把握愛情的本質,能夠幫助我們少走一些彎路。下面是對愛情的一些相關建議:
(1)提倡相互理解寬容信任的愛情.在愛情的世界里,理解寬容信任是經驗愛情的基礎,是兩個人能夠長久走下去的必備條件,一方面理解寬容信任能夠減少情侶不必要的爭執與矛盾,避免兩個人產生誤解與矛盾,另一方面,能夠更好的發揮愛情的積極作用,促進兩個人能夠更好的成長。
(2)提倡志同道合的愛情。一般來說,我們談戀愛都會從熟人里面慢慢發展成為戀人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會對對方的品行與人格、生活習慣、行為方式等進行了解,從而來根據自己的判斷標準從自己的朋友當中尋找自己的未來另一半,一起打造與自己生活趣味,習慣,有自己有共同標準與想法的生活日子。
(3)提高承受能力與溝通能力。在愛情當中,很少有一對情侶是沒有不吵架的,沒有矛盾的,大部分情侶會有自身的矛盾與誤會,這就需要考驗情侶間的承受能力與溝通能力,一方面生活都是有矛盾的,做好承受的心理準備就是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積極主動去學會溝通,把矛盾與誤會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