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6日《紀律教育》培訓總結—趙輕+春蕾五幼

一.感受

1.你對這個世界怎樣,世界也會對你怎樣。如何解決與孩子之間發生問題?老師給到方法如下:第一隔離方法:提醒+警告(你的行為打擾到別人了,是否可以怎樣怎樣?)我想當孩子聽到父母是這樣溝通,我想孩子會去改正,因為孩子是被尊重和理解的。

諾諾昨天午餐后,拿著一個酒杯里面放著一張餐巾紙和一節5號電池,其實我也沒有看懂究竟在玩弄什么,3分鐘不到杯子壞了,看到桌子上有非常小玻璃尖,好忙用紙巾捏了起來,我和諾諾看了杯子還少一大塊,于是安排諾諾穿拖鞋,找另一塊,諾諾從椅子上撿起來,我們比對一下齊全,諾諾說怎么辦?我說丟啦吧,太危險了,你說呢?好吧,下午收拾是看到孩子爸爸單獨放到陽臺上用膠水粘貼在一起,放到一個角落。

剝奪方法:使勁破壞他人物品,

補償方法:為孩子自己造成結果想辦法。

與其去懲罰責罵指責犯錯孩子不如讓孩子去承擔解決現在造成后果。從而讓孩子學會了擔當和責任。

2.不要忽視兒童感受,找到真正問題根源。懲罰,自然后果法,相關后果法,補償法學習。第一考察你的態度,第二成人要注意自己情緒,冷靜并實事求是去溝通去解決問題。

3.當自然后果法發生時作為父母要去理解,接納孩子造成結果。

二.收獲

1.如何評估導致兒童出現行為? 首先必須判斷你是否需要立刻改變行為來保護孩子的安全,如果他們正在爭搶一個危險的東西那你必須第一時間去抑制現在危險行為,如果兒童行為不存在危險,就讓兒童體驗一下這個自然的后果,那么接下來我們就需要判斷行為的原因是環境布置引發的行為,還是說什么活動引發的行為。

2.其實孩子行為的背后有可能隱藏著100種置換的可能性,需要我們耐下性子去思考。3.所有問題是最關鍵的,是你要把握好所有這些個后果法與懲罰之間僅僅隔著一層薄薄的窗紗,而這層薄薄的紗是什么?是成人的態度,是成人的情緒。

三.行動

1. 當自然后果法發生時作為父母要去理解,接納孩子造成結果。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