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看到一個短視頻,畫面里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對著一個洞連喊了好幾遍“媽媽,媽媽”每一聲都用盡力氣,聲嘶力竭。
原來小男孩的媽媽已經不在了,他非常的想念自己的媽媽,大人告訴他,每當想媽媽了,就找個地方掏個洞,對著洞口喊,媽媽就會聽到。
小男孩信以為真,所以每當想念媽媽的時候就會掏個洞對著里面喊,他一定多么希望媽媽能夠聽到呀。
自從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就特別看不得這種事情,聽著那一聲聲的“媽媽”,心都要喊碎了。
想起看奇葩說的一期節目,那一集的辯論題目大概是說如果科技足夠發達了,生命變得可以買賣,你是否支持。
那一期有一個嘉賓是宋丹丹老師,她在最后陳述觀點的時候說,第一反應我是不支持的,但是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個真實事件。
一個媽媽在發現自己懷了寶寶以后非常驚喜,但是同時檢查出的還有惡性腫瘤,好在發現得不晚,做手術切除大機率存活,但是必須終止妊娠。
如果繼續懷著寶寶,腫瘤的發展將不可控,也就是說她要么選擇自己,要么選擇孩子。
天哪!生活給她出了怎樣的難題啊!
最后她選擇了留下孩子。
在以后的每一天,她的生命好像是在跟孩子的生命做交換,肚里的孩子每成長一天,她的生命就進入倒計時一天。
在孩子終于可以瓜熟蒂落的時候,她已經過了搶救期,病情已經惡化,在剩下的時間里,她想為自己的孩子留下一些回憶。
于是她給自己錄了好多視頻,從孩子呱呱落地開始說起,每一個值得記錄的日子,比如出生的時候,比如會說話的時候,會走路的時候,會喊爸爸媽媽的時候,每一次周歲的日子等等。
她說將來不能陪伴自己的孩子長大,就讓孩子的爸爸每當次給孩子放一個,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有媽媽。
說到這里時宋丹丹哽咽了,她說,在這個時候,我多希望生命可以多給她一些時間,不是為這個媽媽,是為這個孩子,希望她跟別的孩子一樣,平等擁有媽媽的權利。
我們當然知道這是一個美好的愿望,也并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這么艱難的抉擇。
自從看了《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里面呂受益在得知妻子懷孕之后,他所有的希望就是想陪著孩子一起長大,為了這個希望,他恬著臉去求程勇。
那個慢慢揭開三層口罩的鏡頭,臉上的表情有期望、有哀求、有怯懦,有苦笑。就這一個表情道盡了所有的心酸。
即便如此,他仍然還是沒有實現陪女兒長大的愿望。
健康就像空氣,當我們擁有時并不覺得它有多重要,并且會時常忽略它的存在。
然對于某些不幸的人們來說,能夠健康的活著,有時間陪伴家人,已經是不可實現的夢想。
每當遭遇困境,我們回望一眼,我們已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