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兒參加美容院的VIP酒會,來的都是些護膚達人、愛美之士,像我這種以經絡調養為主升級成VIP的,可見為少數。我就納悶那些人個個都那么漂亮有氣質了,為什么還愿意大把大把地把錢花在美容護膚上,讓我不由回想起,形象是社交的第一名片的那回事……
前幾天,跟一好友吃飯。
她一見面就跟我說“為什么現在的人這么現實?”
(我)“怎么啦,老板又對你發飆了。”
(她)“不是,前段時間我在微信上認識了一男的,沒見過面,但看過彼此照片,聊了一周覺得認知觀和價值觀都挺相似的,挺談得來,決定見個面。”
(我)“聊得來見面挺好的呀。”
(她)“結果,現實總是差距很大。”
(我)“怎么了,感覺不好?”
(她)“也不是感覺不好,我對他感覺挺好,長相談吐,就是感覺他好像心不在焉似的,跟微信上聊天的感覺不一樣,不那么愛說了,有好多段我們都尷尬冷場。”
在這我要插一句,我這朋友個子不高,是一家大型外企公司的采購經理,在流程和體系化管理上可為頗有見識,30多歲了還沒交男朋友,在高新區供了一套房,長相著實一看就是大盤子有福相,但算得上聰明愛學的人,至少她政治、文學、歷史、科學很多方面都比我了解得多。很多時候,我都擔心她很難找到男生對她口味的。
(我)“不愛說,是不是別人當天狀態不太好啊。”
(她)“我問了他是不是有什么事,他說沒有,見了面過后也是,微信也少發了,之前還很多共同話題的……,其實沒對上眼也沒關系呀,當個普通朋友也是可以的呀”
我心里想,這不就是常說的見光死嗎,也正常。但我還是得給她提個醒“看不上?你們見面之前不是看過照片嗎,多少還是有眼緣的吧。”
她笑著說“你又不是不知道有美顏相機。”
(我)“噢,那你見面那天形象怎么樣,化妝了嗎?”
(她)“那天是工作日,我就跟上班差不多,黑色大衣,沒化妝,涂了BB。”
我沒有回駁她,只跟她說“我上班的顏色跟你差不多單調因為要職場嘛…如果第一次見的人又提前約了,我不會刻意怎么樣,但我內搭肯定是要配一配的,一定會畫個精致的淡妝,絕對不會素顏。”
朋友立馬反駁我“我是以誠相待,朋友相識是發自內在人品,我又不是吧臺小姐,打扮這些干嘛,我要的是真實。”
我認真地說“哦你注重形象打扮一下你就變不真實啦,不是這樣的。你想,你跟一個人第一次見面,是,他跟你有過語言思維上的碰撞,但腦海里始終沒跟你這人對接上,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不是有聲音的動感畫面。那這些之前,外在形象是不是你的第一張名片,你是不是判斷他也是先從他的外形到著裝再到言談舉止的。就好像你去跟供應商談合作,是不是一般都會選擇在高大上的場合,你們公司會讓你去街邊攤談嗎,再怎么也會是一個精致的咖啡廳吧。”
(她)“這社會也太現實了吧,我們小時候多好,那講究這些啊。”
我笑著說 “小時候你一個月花多少錢,現在你一個月花多少錢,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且不說現在的人怎么樣,一個客觀的現象,和接觸的人越來越多,時間都碎片化了,很多時候人與人相處都是‘泛泛之交’,正因為這樣,第一印象的外在形象就很重要,你不覺得同樣能力的人,顏值高的會比顏值差的有一些優勢的嗎,有時候可能優勢會很凸顯。”
(我)“別說你交男朋友了,就連我招人也一樣,就連我大BOSS做重要客戶接待都一樣,都是形象好里面選機靈的。”
(她)“是不是長得丑的就永遠找不到男朋友啊,是不是都要整成網紅臉啊。”
(我)“這跟丑不丑無關,除非真的這個人五官突兀自己又自卑,可以考慮醫學整容,大多數的人都普通大眾,但得保持自己的美,這個美不只是臉,身材、著裝、言談、認知、思維很多方面……那天我在一西餐廳跟朋友吃飯,好像進來的都是些年輕漂亮的女生,坐我斜對面就有一個,作為一個同性你會很自熱地想一直看她觀察她,但發現她的言談舉止和對服務員的態度后,你就瞬間覺得她也就那樣了。”
(她)“也是,都是先從形象給你打個分,完了溝通后再給你打個分,有時候就是自己給自己找借口,經常說反正無所謂,自己舒服就行,結果呢內心深處說這句話的時候其實很有所謂。”
……
這年代,不是我們忘了初心,而是快節奏的時代磨了人的耐心,我們總習慣待在自己的舒服區里,俗不知走出舒服區的時候會發現新的亮點。
這年代,還真是特么“看臉”的時代……
am_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