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想到唐朝,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天可汗唐太宗,一代女皇武則天,對于事件,腦海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安史之亂。它不僅是唐朝由盛轉衰的分水嶺,甚至一些人認為安史之亂后的封建王朝再也沒有達到開元盛世的巔峰。
唐朝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屬下唐兵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共15萬人,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范陽起兵。
天下已經承平日久,精銳的部隊大多駐扎在邊境,安祿山一路勢如破竹,不久就控制河北。安祿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攻入洛陽。天寶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唐玄宗聽信宦官的讒言,殺掉了大將封常清和高仙芝,啟用生病在家的哥舒翰鎮守潼關,哥舒翰進入潼關后加強城防,深溝高壘,阻止了安祿山西進的的速度,后來唐玄宗命令哥舒翰出戰,陷入對方埋伏,潼關失守。長安失去了最后的屏障,唐玄宗避難蜀中。唐肅宗李亨在靈武即位,派遣郭子儀,李光弼收復失地。經歷安史集團的內訌,直到唐代宗寶應二年(公元763年)春天,田承嗣獻莫州投降,送史朝義母親及妻子于唐軍。史朝義率五千騎兵逃往范陽,史朝義部下李懷仙獻范陽投降。史朝義無路可走,于林中自縊死,其余部分叛將投降,歷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安史之亂前的輝煌再難實現。現在大家對于唐朝后半段的歷史知道的并不多,大家后面的一百多年的時間,中央政府對各個藩鎮缺乏控制。而在文化上,后半段的文學同樣照耀后代,柳宗元、劉禹錫、李商隱……這些名字同樣為大家所熟知。
我將在這個專題,分享我所知道的唐朝安史之亂后的時代,中央并不像我們想的那樣羸弱。從756年到907年唐朝滅亡,后面的一百五十年,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
雖然唐朝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我們有必要了解它的瑰麗壯美,也包括它的陰暗血腥。后面我將更新我認識的唐朝后一百五十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