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4年,可謂是充滿了悲喜交加。
從僅有自己一位半拉子交互設計師,到歷經不斷的招聘,形成目前由交互設計師和數據分析師組成的用戶體驗部;從web端漸漸介入移動端,PC端的交互設計;從最開始的滿足產品需求到后來可以深度介入產品需求的發布;從零到1。
同樣也經歷了與產品經理、UI設計師的磕磕撞撞,經歷了團隊優秀成員的流失,經歷了與管理層的意見不合,經歷了許多失望與不滿。
回顧過去,有收獲,有遺憾。一些文字,留給自己。
關于個人與團隊:
- 做正確的事,正確的做事
做正確的事,好鋼用在刀刃上
綜合各種需求來源,并評估需求是否靠譜,是否深度理解、思考用戶需求,并給出解決方案;
判斷的條件:對用戶是否有價值的;是否符合產品原則;是否可行;
就如打靶,必須瞄準目標,才有可能提高上靶成功率,而不是寄希望于運氣。正確的做事,磨刀不誤砍柴工
優化流程,不斷總結項目流程中出現的問題,調整不合理之處,使流程在團隊中高效運行并能自我調整;
合作精神
合作分享才能讓信息流通更為高效;降低溝通成本;用戶交流
與用戶更近一步,理解用戶,傾聽,并提供合適的解決方案;努力
努力了,與成功才能更進一步。學習能力
項目,功能,任務流程,頁面,模塊設計,每次都要總結反思改進,如壽司之神一樣,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關于公司亂象:
職責不清,權限不分
在其位不謀其職,本職工作不到位。產品經理方案被合理質疑,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傾聽理解完善,而是"誰主張誰舉證",甚至"誰主張誰解決"(交互設計師對產品經理的產品方案提出合理質疑,產品經理則以各種理由要求交互設計師來完善方案并執行的行為)。
基層產品經理沒有決定權,高級產品經理不給出合理意見,推諉責任。導致許多項目虎頭虎尾,有頭沒尾。合作部門不堪其苦。
交互設計師同理心較弱,對各種資源條件的平衡能力不盡人意。交互設計師原型輸出質量相對較低,缺乏規范性。交互說明文檔輸出不夠嚴謹。
UI設計師設計質量不高,有較多識別性較差的設計稿上線。過度管理
原部門績效考核機制名存實亡(薪資考核有懲無獎,且基于公司歷史原因,薪資較低,績效在普通員工理解中為工資的一部分),又引入雙重考核機制(項目考核,部門考核);同時,單向考核缺乏平衡能力(項目考核中僅產品經理擁有全員考核權,但是項目KPI卻為項目組全員考核)。
管理淪為為強化執行而存在的條條框框。禁止批評
簡單的認為批評是反對,是阻力,簡單的認為沒有建設性意見的批評是錯誤的,習慣性忽視批評中隱含的反思。產品規劃混亂
產品線大而全,產品生態規劃孱弱,產品功能需求較為隨性,產品生命周期限于產品上線;核心產品長時間沒人跟進(比如長視頻、短視頻頻道);缺少項目總結,以及產品的持續跟蹤,不能及時準確的理解產品成果。同時,產品缺乏用戶關注度,用戶留存率較低,造血能力差,嚴重依賴商務運營及SEO團隊。
2014,不見。2015,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