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2016年1月18日,19:50-21:20,1.5小時;
閱讀書本:《如何高效學習》,作者:【加】斯科特·揚;機械工業出版社;P1-P66;
閱讀目標:學會高效學習的方法
閱讀筆記:
中文版序
學得好的同學總在試圖找尋知識間的關聯,而學得慢的同學卻往往只會死記硬背。
譯者序
萊考夫把隱喻定義為“以一種事物認知另一種事物”,而這恰恰就是學習的本質!
導讀(李撒歡)
之所以推崇這本書,是因為它是一本內功心法“易筋經”,當你掌握了內功心法,柳枝亦可傷人。
感悟:莫非這就是武俠中的飛花摘葉立傷人?
前言(斯科特·揚)
本書有兩個主要目標。第一是整體性學習策略為你提供一個如何學得更好的模型。第二個目標是提供一系列學習技術。
感悟:眾里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此書中?
如何使用本書
書上介紹的學習技術需要反復練習,方可達到熟能生巧、為我所用。
整體性學習需要時時刻刻在學習中應用。用得越多,效果越好!
第一部分:整體性學習策略
整體性學習意味著知識的學習并不是孤立的。事實上,知識的學習從來就不是孤立的,學習任何知識(概念、定義、公式、問題、觀念、理論等)都需要聯系。你創造的聯系越多,它們就會記得越牢、理解得越好。
當你理解了學習的步驟和技術時,就會明白機械記憶是多么原始和低效了。當然,萬不得已時,有一種總比什么也沒有強。
整體性學習也只是一種用來解釋信息是如何被儲存的理論,而不是描述腦袋里實際發生的生物學過程。
整體性學習基于三種主要觀點:結構、模型、高速公路
整體性學習的基礎就是將知識關聯起來以達到記憶和應用知識的目的,開始學習的最佳技術是比喻、內在化、基于流程的記事和畫圖表法,這些方法構成了整體性學習的基礎。
結構
建立知識結構時,你的目標就是在各種知識之間建立盡可能多的聯系。
模型
模型有很多種形式,但是目標總是同樣的:那就是壓縮信息。
模型并不一定是一張圖,但一定是一種壓縮形式,它把多個關鍵思想壓至一處。
模型就像是結構的種子,是一座建筑的地基和框架,是知識最核心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將引伸出全部的知識。
高速公路
熟悉的結構(成熟結構)
感知結構:視、嗅、聽、味、觸覺,五覺。
關系結構:通過故事、人物以及人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清楚地顯示我們的實際生活。
基礎數學結構
比喻法—結構、模型和高速公路,上帝呀!
明白了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儲存信息的,你就可以改善自己的學習方式。
模型從哪里來?生活經驗是最熟悉的結構,是模型的主要來源,其他學科中的知識結構也是模型的來源,只要與所學的東西類似,就可以拿來作為模型。
整體性學習的順序
獲取、理解、拓展、糾錯、應用、測試
感悟:記憶方法可用“火里拖鷲鷹車”
獲取:獲取階段的目標是獲取的信息要準確,信息量要盡量壓縮。
理解:理解就是了解信息的基本意思,并放在上下文中聯系,這是學習的基本聯系。
拓展:這一步將形成模型、高速公路和廣泛的聯系,從而獲得良好的結構。
糾錯:糾錯階段是在模型和高速公路中尋找錯誤,這個階段要刪除那些無效的聯系。
應用:通過比較(知識)信息是如何在現實中運行來進行調整,如果理解不符合現實世界,那么再多也無用。
測試:有助于你迅速找到學習中的問題所在,幫助你改進學習技術,克服缺點。
獲取階段
在獲取階段丟失的信息在后面的環節將無法補償,也沒有任何其他整體性學習技術可以彌補這一損失。
獲取信息時有三個主要目標:簡化、容量、速度
簡化:表示在獲取的信息中將無用的東西盡量刪除,只有那些對你形成模型非常有幫助的例子才需要認真學習。
容量:你就應該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
速度:好的閱讀和聽講方法能使獲取階段大為改善。
理解階段
整體性學習過程對信息的理解有三個層次,層次越高,對信息的理解越深入。首先是理解階段,其次是拓展階段,最后是應用階段。
死記硬背式的學習僅僅是理解階段的學習。
你遇到較難的課程時,首先嘗試將其分解為更小的問題、縮小范圍,搞清楚你真正不能理解的地方,你才可以深入閱讀,跨過障礙。
拓展階段
拓展才是整體性學習的真正開始。
在這個階段要應用模型來簡化和擴展你的結構,同時也要拓展對信息的理解,包括信息的由來(問為什么?)以及與其他信息是怎么聯系在一起的。
一名整體性學習者對前面提到的公式會怎么做?先去獲取,然后理解公式本來的意思,接著開始拓展它。他會問:公式是怎么來的?公式中每個成分代表的真實含義是什么?公式中的什么成分可以做些改變?這種改變會導致結果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其他公式與這個公式有什么相同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
拓展有三種主要方式:深度拓展、橫向拓展和縱向拓展。
深度拓展(知識的背景探究)
要進一步理解結論之前的試驗,試驗是怎么做的?是誰做的?怎么想起來做的?
深度拓展的缺點是需要很多探索。
深度拓展可能是牢牢鎖定知識的最佳方法,但是同時也是最花時間的工作。
橫向拓展
橫向拓展需要在知識周圍建立聯系,通常意味你需要建立模型,在模型與原知識之間建立聯系。
縱向拓展
知識都遵循一定的模式,同樣的模式在其他知識中也會見到。
縱向拓展有相當的難度,也是最有創造性的學習方式。
縱向拓展是本書中最重要的內容(希望讀者仔細體會)。比喻法和內在化是進行拓展的最好方法。
縱向拓展要求在結構間建立高速通道,它有益于創造性思考,賦予你神奇的力量,幫助你理解知識。
本書中介紹的技巧可以應用于每一種拓展方式,關鍵問題是不斷地練習和知道正在創造的聯系是哪一種類型。
整體性學習并不需要追求標新立異,只要保持好奇心以及不斷地追問,你就會拓展知識。
糾錯階段
糾錯可以看作在整體性知識網絡中做修剪工作,添加一些特殊的例子,刪除一些現實中不存在的聯系,這不是一個完美的過程,修剪工作是必要的。
糾錯的最終途徑就是實踐,如果糾錯之前的三步做得很好,那么糾錯的時間會縮短。
應用階段
應用是學習的最終目的,能做到學以致用方能更好地適應現實世界。
理論運用到現實世界中的過程既是練習的過程也是創造解決問題的過程。
測試階段
通過測試要確定你對知識的理解到了什么層次?以下是你需要問自己的一些問題:
獲取階段的測試—我以前看過或聽過這個知識嗎?
理解階段的測試—我理解知識的含義嗎?(至少是字面上的意思)
拓展階段的測試—我知道知識從何而來,與哪些知識有關系嗎?
糾錯階段的測試—我刪除了那些不恰當的聯系嗎?我刪除了那些錯誤結論嗎?
應用階段的測試—我將知識用到實際生活中了嗎?
測試并不是什么復雜過程,但是它需要很強的自我意識。
整體學習順序小結
整體性學習的順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線性順序,步驟之間可以往返,也可以跳躍。理解之后可以再去獲取,拓展之后可以不經過糾錯,而直接跳到應用,記住它是多線性的而不是單線性的。
找出薄弱環節
在整體性學習中,你最薄弱的環節是哪一個?明確弱點何在應該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
…獲取
獲取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下面兩種:閱讀和聽講速度慢;需要反復閱讀;
解決獲取缺陷的方法是養成良好的學習、閱讀和記筆記的習慣。
…明白
理解不好的表現如下:你雖然在讀書,但是不知道作者到底說的是什么;筆記記得很清晰、完美,但是你卻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高級技術如比喻法或內在化只有在有了基本的理解(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搞清楚了)后才能發揮作用。
遇到不能理解的問題時,你可以放慢閱讀速度,尋找不同的說法。
…拓展
拓展不好的表現只有一種:缺少靈活性。
…糾錯
糾錯階段的不足主要表現為錯誤聯系太多。
糾錯做得不夠的一個表現是常常不能發現自己在某個主要的看法或問題上是錯誤的,如果你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可能是你沒有對建立的聯系做足夠嚴謹的檢查。
…應用
應用上的缺陷是不能在真實世界中很好地運用知識,有華麗的理論卻不會應用于實際是無用的。按我的觀點看,現在的學校恰恰缺少這方面的教育。
擁有“書本智慧”但是缺乏常識的人通常也是不會運用知識的人,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法就是更多地實踐。
確認弱點
一開始,采用新技術總是要花一點時間的,一旦掌握之后,它們就成了屬于你自己的學習策略。
信息結構
用同一種方法處理不同類型的信息是行不通的。
我把信息分為五種類型:隨意信息、觀點信息、過程信息、具體信息、抽象信息。
感悟:記憶方法可用“誰管過去丑”來記。
大多數學科都是上述各種信息的組合,不過是比例不同。
隨意信息
隨意信息是一系列事實、日期、定義或規則,它們缺少邏輯分類,常常在學校里碰到,很少在真實世界里遇到。
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就是隨意信息。
處理隨意信息的方法
對待這種信息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假如存在某種邏輯關系,那么盡量去發現它。如果這樣做還是不能令人滿意,可以采取下面三種方法:聯想法、掛鉤法、壓縮法。
隨意信息的難點
隨意信息的有利一面是理解起來不費勁。因此,隨意信息如果不進行反復機械記憶,非常容易遺忘。聯想法、掛鉤法和壓縮法就是幫助我們記憶隨意信息的方法。
隨意信息是最不容易進行整體學習的,假如你需要記憶大量的隨意信息。聯想法、掛鉤法和壓縮法會有些幫助。
觀點信息
觀點信息是存在爭論的信息。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哪一個更優秀?這就是觀點,觀點信息在論文中很常見。
觀點信息的難點
觀點信息,最大的難點在于獲取階段。你需要檢查大量的信息以尋找其中的模式。速讀技巧對于收集信息非常重要。圖表法對于觀點來說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它能幫助你在閱讀以后提取出關鍵思想。
過程信息
過程信息是教導你怎么行動的信息,是講述一系列動作、操作的信息。比如,講述如何游泳的知識,編寫一段電腦程序。
學習這類信息最重要的是不斷練習、反復去做。不過建立正確的背景概念對于節約時間也同樣關鍵。
應用過程信息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可以改進模型的技術:內在化、比喻法、圖表法、模型糾錯。
過程信息的難點
過程信息的最大難點是需要實際投入大量的時間用于練習。
過程信息的好處是:如果練習了,它比其他類型的信息記得更牢,保存時間更長。通過練習,你可以將模型與知識結構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具體信息
具體信息是那些在實際中可以觀察到、聽到、觸到的信息,比如醫學上的視、觸、叩、聽得到的信息就是具體信息,不過實際上,大多數信息都介于抽象和具體之間。
應用具體信息的方法
內在化有助于將信息與多個感官相聯系。
抽象信息
抽象信息缺少與感官的直接聯系。數學、物理、心理學、計算機和化學主要涉及的是抽象信息。量子物理學和微積分中有大量抽象的信息,不容易馬上想象出圖像來。
抽象信息與隨意信息正好相反。抽象信息非常難以理解,但是邏輯性很強,學習時好比潛入深海的探索,隨意信息則非常淺顯,但是邏輯性差。
應用抽象信息的方法
在處理抽象信息時,你需要將之移到具體的層次。整體性學習者一般會拋棄課程中的隨意信息,因此他們比一般人理解得更好,后者往往不愿意嘗試理解復雜的知識。
內在化和比喻法對于將復雜知識簡化至關重要,模型糾錯也很重要,因為一開始建立的模型總是存在各種各樣的錯誤。
抽象信息的難點
對抽象信息來說,理解和拓展階段顯得難以忍受。假如你感到理解困難,可以降低接受信息的速度。這種知識的特點是一環接著一環,所以打好基礎至關重要。
在學習抽象信息時,整體性學習優勢明顯。通過將信息轉化為更容易想象成圖像的形式,你可以為知識建立廣泛的聯系。內化和比喻法是兩種主要的辦法。
如何使用五種信息類型
學習一個新問題時,首先要判斷信息主要屬于哪一類?確定信息的類型可以幫助我們決定學習時采用什么技術,以及估計記憶時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閱讀感想:總覺得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效率不高。很高興能閱讀到這本書,作者顯然是個超學霸,而且這本書翻譯也很好。也許通過本書的學習可以幫助我改掉過往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提高效率,那就太好了。今天主要看了整體性學習的策略,基本了解了。期待明天關于學習技術的閱讀!希望會收獲滿滿。
【我在參加文魁大腦俱樂部文魁大腦讀書會2016年閱讀年挑戰計劃,本年度我計劃完成閱讀70-100本,請大家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