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 你的角色要怎么演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是被感慨萬千的語重心長。戲的劇本改變不了,但可以用心扮演好屬于他的角色。這是演員的職業(yè)操守也是一份敬業(yè)精神。
演員賦予一個角色靈魂,讓他從劇本走出,鮮活的印入眼簾,飽滿而有聲色。角色沒到位,生硬干澀,劇本再好也是枉然,無法引起共鳴。演員補充并完整了角色的空白,更創(chuàng)造了角色。
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人生自己的創(chuàng)作者。我們存在的每一天,都是劇本里的戲。而怎么演繹好自己的角色,不辜負它的劇情,是一場痛的領悟,是成長的路漫漫修遠,是上下求索的修行。
作為人生大戲的一名演員,我們也會經常碰到自己不喜歡的角色,有些人逆來順受,有些人化被動為主動,硬是將一部苦情戲化成了勵志劇。
1)
比如遭遇丈夫變心,被拋棄后的她埋怨、痛苦、一蹶不振。可是她要一直演這樣的戲嗎?被離婚的女人,只能當可憐的怨婦嗎?往后余生那么長,這樣的自己這樣的狀態(tài)顯然不是她自己樂見的。
當她鄭重的想改變當下,不為不值得的男人哭泣,她以獨立自信覺醒的形象要求自己反思自己。并且,做到了。她的眼光不再停留在無法改變的強求中,不再為自己是不是某方面做不好導致他外遇而自責時,她接納一段關系的嘎然而止,她也從悲情的怨婦角色豁然開朗。
不喜歡的角色,那就不要演。沒人逼你非要這樣演那樣演,你是主角,你是自由的。能笑著演,為何要一直哭?
多年情誼覆水難收,他讓你元氣大傷苦不堪言。當你相信沒有一個人會無緣無故出現在你的生命里,即便帶著暗箭利器來輔助你脫胎換骨,也是一種無法逃脫的宿命。所有已發(fā)生的事,它總會發(fā)生,且無法避免。重要的是,爛人淡出了你的世界,他只是插曲。經歷周遭的你寡言了沉默了,內心卻有了一片海。
既然躲不掉這個擔在身上的角色,那么只有微笑著大步走出去,不能再在這一刻還有掙扎。走出去,給自己看,給別人看;站在聚光燈下的一枝小草,也有它的一滴露水。告訴曾經痛哭長夜的自己:站出來的,不是一個被憂傷壓倒的靈魂。——三毛
2)
她并不是沒發(fā)覺丈夫的變心,她也覺察到了兩人越來越形同陌路。可是,因為孩子,她不想那個名不副實的家徹底分崩離析。她甚至為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這個家而內疚。
所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來維持表面的完整。可惜該來的還是來了。不合適的婚姻解散,就是世界末日嗎?沒有歡聲笑語的家,孩子感受的到幸福嗎?
她再次用實際行動證明,分開后的爸爸媽媽依然愛你,分開后的父母還是親人朋友,只是不適合繼續(xù)在一起生活。
父母分道揚鑣,總覺得傷害了孩子,無形中愛被傾斜,影響了孩子的心態(tài)健康,甚至原生家庭的失敗婚姻印記在下一代身上。當你承認你確實受了點傷,承認做你的孩子,就必須要接受父母有一天分手的劇情,更要為及時止損神采飛揚的活好,孩子終會明白。
讓孩子該吃苦時吃苦,該孤獨時孤獨,而不是抱著歉疚心理替他承擔責任。我們以愛的名義插手,是剝奪孩子的發(fā)展,也是在給自己的懦弱找遮羞布,這是他的必經之路,怎么接受是他的劇情。
悲歡離合,陰晴圓缺。只要愛是主旋律,其他一切都是人生的點綴。悲劇時,有壯麗有快慰,但不心灰意冷。如意時,有滋味有情趣,但不沉湎其中。拿出我是主角的主動權,改變那個負能量的人設,你不必千篇一律的做受害者,卻可以在每條岔路口重振旗鼓,讓你的劇本被表演的與眾不同眼前一亮。因為選擇詮釋角色的方式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