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經歷兩次婚姻,生了兩個小孩,現正與年齡比她小十多歲的謝霆鋒在一起。這段愛情遭受很多非議,道德上的譴責。
可是,那又怎么樣,不管事業還是愛情,她都是一個特立獨行,追求內心真實感受的人。
似乎也是一個透徹理解「道德定義」的人!
她充分尊重自己,又不傷害別人。
從離婚后對待孩子以及前夫家人的態度,我們可以看到,她“離經”但是卻沒有“叛道”。
這么多年過去了,那些最初僅僅喜歡她的歌聲的粉絲,而現在,可能更欣賞她坦誠而真實的人生態度。
今天我們暫且不討論王菲的三觀。
事實上,她與謝霆鋒的年齡差距及她的兩段婚姻史所呈現的普遍性,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這是一個“老夫少妻”與“老妻少夫”需要被重新定義的時代!
近年來,不僅僅是王菲和謝霆鋒,我們看到太多老妻少夫、老夫少妻的結合了!例如:鐘麗緹與張倫碩,陳凱歌與陳紅,劉強東與章澤天等。
那些沒有機會曝光的的普通人組合,就數不勝數了。
據可靠數據調查:
1990年,按照結婚年齡計算,「男大女小」的婚姻模式占70%,「男小女大」的婚姻占13.32%;2010年,「男大女小」的婚姻下降到43.13%,「男小女大」上升到40%,幾乎與男大女小持平。
由此數據可見,婚姻中年齡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年齡在婚姻中重要性的變化,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去審視婚姻中“老夫”、“少妻”、“老妻”、“少夫”等概念!
隨著時代的進步,男女之間的結合一直都在演變。而演變的形態不僅僅體現在年齡差距上,連伴侶個數也一直在演變。從母系社會一妻多夫制,到封建社會一夫多妻制,再到現代社會一夫一妻……
未來社會,兩性結合會演變成為什么樣子呢?
生而為人,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些好奇與期待吧!
現代兩性結合涌現出一些新特征:
1. 離婚率居高不下;
2. 在婚姻中,蘿莉配大叔,也正被姐弟戀趕超;
3. “剩男”、“剩女”、不婚主義,男色消費等已經大范圍興起;
4. “精英”與“精英”組合成家庭的比例越來越大,灰姑娘與白馬王子牽手的時代逐步消失;
5. 經過多段婚姻后,仍然對婚姻充滿信心的群體也是越來越多。
什么是道德?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婚姻開始呈現大量與傳統道德相違背的特征!
過去談論愛情與婚姻時,總是把忠誠與道德綁在一起!
一個女人離婚幾次就已經是一種罪惡了,居然還與小他十幾歲的男人在一起,這仿佛是一件極度羞恥的的事情。而一個男人如果拋棄與之奮斗幾十年的妻子,取了一個三觀一致的“老女人”,他一定承受不少社會輿論與道德譴責的壓力。
我們對于“道德”這個概念,也需要重新理解與定義吧!
經濟學教父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對“道德”有非常深入的理解與剖析。
這套理論,并非是像傳統上的道學家那樣“勸善”,或者占領一個什么道德制高點對人說教。斯密首先承認人是自利的,然后從個人利益出發,去推導這么一套道德選擇,幫我們找到一個處世之道。
我個人理解的“道德”——道德是一種最明智的選擇!
既尊重自己,又不傷害別人,這是最基本的道德!對自己有利,對別人也有利,這是最高級的道德!
如果這樣理解“道德”,對于現代兩性中出現的新特征,我們也許可以做更好的詮釋了。
如果道德阻擋不了兩性關系的演變,那推動現代兩性關系演變的核心力量是什么呢?
第一股力量:女人在經濟上越來越獨立。
第二股力量:人們越來越長壽。
經濟獨立讓女性越來越有力量
誰給了“一夫多妻制”特許權?
封建社會,男主外女主內,女人要活下去,必須依靠男人,幾個女人共同擁有一個丈夫上是被“圣賢”們允許的。女性必須在經濟上依附于男人,精神上嚴格遵守道德與教條才能活得更好!
經濟利益在成為一只看不見的手推動著婚姻的演變。
當女人開始經濟獨立時,釋放“特權”根本不是男人道德變得更高尚的結果,僅是男女合作的一種最優選擇而已。
女人能頂半邊天,壓根不是一種口號!
縱觀全球,優秀女性領導者不斷涌現。
奧普拉、梅琳達·蓋茨、瑪麗莎·梅耶爾和謝麗爾·桑德伯格這些人均是女性領袖中的佼佼者,她們代表了難以計算的巨大財富。桑德伯格在其暢銷書《向前一步》中,勸告所有的女性要勇敢站到臺前,在職業生涯中大膽宣告:“我就在這里?!?/p>
本質上,女性走入職場,實現經濟獨立,是現代婚姻出現諸多矛盾的核心關鍵。
女人能頂半邊天的時代,正一步步向我們走來。
女性精神高速成長。
在學術界、政府、外交界、法律界,均浮現出了杰出的女性領袖: 希拉里·克林頓—美國前參議員、前國務卿,瑪麗·巴拉—通用汽車CEO,瑪麗莎·梅耶爾—雅虎總裁兼CEO,國內最大的知識服務平臺《得到》里面,就有一半以上的CEO為女性。
女性的力量從未像現在這樣多元化、如此自然和自由,她們代表著無法計算的巨大財富,也女性成功的新時代即將到來。
從這幾年熱播劇就可以看出,中國女性正變得更加有力量!
從《羋月傳》、《楚喬傳》、《那年花開月正圓》.....男爭女,大女主強勢霸屏,是的,中國女性正在變得更有力量。
還記得多年前被黑的很慘的鄧文迪和章子怡嗎?她們身上“太有野心”、“鉆營”、“功利”等負性詞匯,已悄然被“霸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努力爭取”、“氣場強大”的正向詞匯所替代。
女性經濟獨立成為一股強大力量,推動著婚姻向前演化!
推動兩性結合的第二股力量
長壽是必然趨勢,100歲不是夢想。
《未來簡史》的作者赫拉利在書里提到,隨著科技的進步,一定越來越長壽。
中國建國初期平均壽命不到40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權威報告,截至2016年,中國人均壽命已突破了76——整整多了36年的時間。
我們溫和一點預測,大多數80后的如果注重健康與保養,活到100歲根本不是夢想。如果你翻開朋友圈,看看賣健康產品的人群占你朋友圈比例,你就知道長壽是一種必然趨勢了。
長壽必然會帶來「多段人生」,「多段人生」塑造了多段婚姻。
即將到來的「多段人生」:
傳統的「三段式人生」就是人生分成了邊界非常明顯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上學;
第二個階段工作;
第三個階段回家養老。
三段式人生幾乎是過去幾十年里大多數人的基本節奏,其實是特定時代下的特定產物——如果人類只能活70歲左右,這個節奏還是可以的。
多段人生,你的老本夠吃嗎?
但當大家都能活到100歲的時候,三段式就不可避免地要崩盤,根本無法再繼續下去。
這里面最根本的一個問題,是財務和工作的問題,也就是未來第二段人生里積累的財富,可能很難再支撐你的養老。
學會自我否定、自我更新,習慣于經常跟過去的自己說再見。每過一段時間就要把自己清理一遍,敢于放棄已擁有的東西——包括經驗、學歷、知識,甚至還有你的三觀和婚姻。成為多段人生的生存法則!
如果我們的知識,工作,財務都不能吃老本,也吃不起。那多段人生導致的多段婚姻呢?婚姻里面的老本,我們吃得起嗎?
多段人生下孕育著多段式婚姻
第一,白頭到老仍然是一個美好的愿望!
如果活到150歲,我們的家庭結構、婚姻和親子關系將大為改觀。
現在人們對結婚的期許仍然是“白頭偕老”,就算40歲才結婚,后面仍然有110年可活。希望這段婚姻能持續110年,這個想法實際嗎?所以,像現在多段結婚的情形可能會日益普遍。
所以,白頭到老仍然是一個美好的愿望而已。
第二,跨年齡的結合。
1. 愛情中的“代溝”一詞將被打破。
在長壽時代,年齡已經不能代表你所處的人生階段,也無法代表你的能力和水平。
各年齡段之間的代溝將被徹底打破,跨年齡的交往將越來越普遍。隨著交往越來越普遍,擦出愛情火花的機會越來越大。和一個比你大20歲,或者比你小20歲的人一起工作,一起交流,一起生兒育女,那將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2. 需要被重新定義的“忘年交”。
你50歲時,你的上司可能30歲。我們需要更強的溝通、交流能力,以及開放的心態,去真誠迎接來自不同年齡階段的新朋友。不要再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跟你年齡不同歲。因為你的朋友可能動不動就比你大20歲乃至30歲。
3. 在不斷進化的兩性關系面前,全方位的提升自己,革新自己,放棄抱怨與綁架,才有資格擁有持久的幸福。
我們這一生,尤其是女人的一生。一定要明白一點,所有的關系帶來的幸福只是錦上天花,長久的幸福必須擁有一顆不斷上進與豐盈的內心。把幸福寄托于婚姻契約是最不明智的選擇。
無論你處于什么年齡階段,無論未來的婚姻進化為什么樣子,如果你一直在錘煉自己,革新自己,至少在精神滋養自己,這種自給自足的能力何懼婚姻的演變呢?
而不吃婚姻的老本,給了我們女人足夠的理由去拼搏與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