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的老家叫榆林,是淄博近郊的一個小村。離山東省淄博市的中心城區——張店區5公里左右。全村1000多口子人,歷史上是全鎮的墊底貧困村。這是一個革命的村莊,革命戰爭中先后犧牲了十多名烈士,我的大爺就位在其中。他叫武釗,出生于1922年,是部隊的文化教員,被爺爺1939年9月送到了黑鐵山起義的姚仲明廖容標部,廣饒縣對日作戰犧牲時年僅18歲,現安葬于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這是一個書香之村。榆林腔起源于1830年,是村里民間藝人自編自演自己形成的曲調,抗戰期間為當地抗日宣傳做出了貢獻,形成了梯次發展傳承弘揚的演藝隊伍。2015年被命名為市級非遺傳統戲曲文化遺產。正在建設的榆林幼兒園,是我市為數不多的公辦幼兒園,可容納12個班的孩子入托。榆林秧歌隊,也遠近聞名。這是一個特產之村。榆林小蜜桃,一直供不應求。
? ? ? 書歸正傳,這更是一個敬老村。在并不富裕的經濟條件下,2018年村里投資300余萬元,建起了35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公寓5層44套房,每套都擁有單獨的臥室、衛生間及廚房,配備了液晶電視、衣柜、實木床、油煙機、電磁爐、洗衣機、太陽能熱水器等。公寓內電梯、休閑活動室、按摩椅、棋桌等一應俱全。老年公寓的建成徹底解決了過去老人們老屋子冬無暖氣、夏天不方便洗澡的情況。村里的老人按照年齡大小依次入住。進駐老年公寓的老人,每家只需繳納三千元的押金(退住后退還押金)和水電費。解決了住的地方,2019年村里又投資建設了3000余平方米的蔬菜大棚,邀請有種植管理經驗的老菜農專職管理,陸續種植了韭菜、黃瓜、南瓜、豆角、蕓豆、芹菜、菠菜、小白菜等二十余種蔬菜,老人們時時都免費吃上當季新鮮菜。敬老之行碩果累累,我1932年出生的老父親,便是受益和見證者。母親去世后,父親原來是我們弟兄四個輪流照顧,自從建成老年公寓后,父親便搬進去,與村里的老伙伴玩成一片。自豪地說這個樓層我身體最好,自己做飯吃,到處溜達玩,哪里有好吃的就坐著公共汽車去找。他說,我現在90虛歲,咱村里快能排到長壽前十了。老年人“貴族般的村民待遇”,吸引的附近村民羨慕不斷。就連城區的老人也想進駐老年公寓。在當今城市化大幅推進,空心村、老幼村導致村民大幅減少的情況下,榆林村的常住人口不減反增,值得深思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