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現當代名家:魯迅與《鑄劍》
這次我們要讀的是魯迅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一篇,《鑄劍》。這是一篇改編自古代文言故事的小說。重新改編文言故事并加入自己的創作是一種常見的寫作方式。很多作家都創作過這種類型的作品。
文學小講
魯迅
這是中國文化中一個重要的名字。
所以我們文學小講要小小地講一講。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1918 年5 月,《新青年》第4 卷第5 號發表了魯迅《狂人日記》。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它以“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注:魯迅:《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魯迅全集》第6 卷,238 頁。)——內容與形式上的現代化特征,成為中國現代小說的偉大開端,開辟了我國文學(小說)發展的一個新的時代。
魯迅從1907年發表第一篇論文《人之歷史》,至1936 年10月19日去世,他一生筆耕不輟,留下了大量著述,主要有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熱風》、《墳》、《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而已集》、《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準風月談》、《偽自由書》、《集外集》、《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拾遺》等16 本雜文集和書信集《兩地書》。此外,魯迅還寫有《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等學術著作。
中國現當代白話文小說時代是以魯迅的《狂人日記》開啟的,而中國白話文小說的成熟也是魯迅的創作——即小說集《吶喊》中的一篇篇作品。這是舉世罕見的現象。
魯迅的學術著作《中國小說史略》和《漢文學史綱要》,也是開一代風氣之先,在學術價值上依然超越了當今大部分同類型的著作。
另外,魯迅先生獨立的人格和深刻的思考至今對我們還是有警醒的作用。
作家故事
回憶魯迅先生(選段)
蕭紅
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里的歡喜。若有人說了什么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煙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
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尤其使人記得清楚的,是他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顧一切地走去。
魯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著,他說:“誰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見的。”
我常到魯迅先生家里做客。
有一天下午,魯迅先生正在校對著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我一走進臥室,魯迅先生就從那圓轉椅上轉過來,向著我,還微微站起來一點。
“好久不見,好久不見。”他一邊說著一邊向我點頭。
我不是才來過了嗎?怎么會好久不見?就算上午我來的那次先生忘記了,可是我也每天來呀……怎么都忘記了嗎?
先生轉身坐在躺椅上自己笑起來,他是在開玩笑。
梅雨季節,很少有晴天。一天上午,天剛一放晴,我高興極了,就到魯迅先生家去,跑上樓還喘著氣。魯迅先生說:“來啦?”
我說:“來啦!”
我喘得連茶也喝不下。
魯迅先生就問我:
“有什么事嗎?”
我說:“天晴啦,太陽出來啦。”
魯迅先生和他的夫人都笑了,一種對于沖破憂郁心境的嶄然的會心的笑。
青年人寫信,寫得太草率,魯迅先生是深惡痛絕的。
“字不一定要寫得好,但必須得使人一看就認識,年輕人現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趕快胡亂寫完了事,別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這費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這費的工夫不是他的。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還是展讀著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來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濟時,便戴起眼鏡來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時光。
鬼到底有沒有的?傳說上有人見過,還跟鬼說過話,還有人被鬼在后邊追趕過,吊死鬼一見了人就貼在墻上。但沒有一個人捉住一個鬼給大家看看。
魯迅先生講了他看見過鬼的故事:
“是在紹興……”魯迅先生說,“三十年前……”
那時魯迅先生從日本讀書回來,在一個師范學堂里教書,晚上沒有事時,魯迅先生總是到朋友家去談天,這朋友住的地方離學堂幾里路,幾里路不算遠,但必得經過一片墳地。談天有的時候談得晚了,十一二點鐘才回學堂的事也常有。
有一天,魯迅先生回去得很晚,天空有很大的月亮。魯迅先生向著歸路走得很起勁時,忽然看見遠處有一個白影。
魯迅先生是不相信鬼的。他在日本留學時是學的醫,常常把死人抬來解剖。魯迅先生解剖過二十幾個,他不怕鬼,對死人也不怕,所以對墳地也就根本不怕,仍舊向前走。
走了不幾步,那遠處的白影沒有了,再看突然又有了。并且時小時大,時高時低,正和鬼一樣。鬼不就是變幻無常的嗎?
魯迅先生有點躊躇了,到底向前走呢?還是回過頭來走?本來回學堂不只這一條路,這不過是最近的一條罷了。
魯迅先生仍是向前走,就是要看一看鬼是什么樣。
魯迅先生那時從日本回來不久,還穿著硬底皮鞋。他決心要給那鬼一個致命的打擊,等走到那白影旁邊時,那白影縮小了,蹲下了,一聲不響地靠住了一個墳堆。
魯迅先生就用他的皮鞋踢了出去。
那白影“噢”的一聲叫起來,隨著就站起來,魯迅先生定眼看去,卻是個人。
魯迅先生說在他踢的時候,也是很害怕的,好像若一下不把那東西踢死,自己反而會遭殃的,所以用了全力踢出去。
原來是個盜墓的人。
魯迅先生說到這里就笑了起來:
“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腳就立刻變成人了。”
我想,倘若是鬼,常常讓魯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因為給了他一個做人的機會。
名篇賞讀
鑄劍(選段)
魯迅
他走出城外,坐在一株大桑樹下,取出兩個饅頭來充了饑;吃著的時候忽然記起母親來,不覺眼鼻一酸,然而此后倒也沒有什么。周圍是一步一步地靜下去了,他至于很分明地聽到自己的呼吸。
天色愈暗,他也愈不安,盡目力望著前方,毫不見有國王回來的影子。上城賣菜的村人,一個個挑著空擔出城回家去了。
人跡絕了許久之后,忽然從城里閃出那一個黑色的人來。“走罷,眉間尺!國王在捉你了!”他說,聲音好像鴟梟。
眉間尺渾身一顫,中了魔似的,立即跟著他走;后來是飛奔。他站定了喘息許多時,才明白已經到了杉樹林邊。后面遠處有銀白的條紋,是月亮已從那邊出現;前面卻僅有兩點磷火一般的那黑色人的眼光。
“你怎么認識我?……”他極其惶駭地問。
“哈哈!我一向認識你。”那人的聲音說。“我知道你背著雄劍,要給你的父親報仇,我也知道你報不成。豈但報不成;今天已經有人告密,你的仇人早從東門還宮,下令捕拿你了。”
眉間尺不覺傷心起來。
“唉唉,母親的嘆息是無怪的。”他低聲說。
“但她只知道一半。她不知道我要給你報仇。”
“你么?你肯給我報仇么,義士?”
“阿,你不要用這稱呼來冤枉我。”
“那么,你同情于我們孤兒寡婦?……”
“唉,孩子,你再不要提這些受了污辱的名稱。”他嚴冷地說,“仗義,同情,那些東西,先前曾經干凈過,現在卻都成了放鬼債的資本。我的心里全沒有你所謂的那些。我只不過要給你報仇!”
“好。但你怎么給我報仇呢?”
“只要你給我兩件東西。”兩粒磷火下的聲音說。“那兩件么?你聽著:一是你的劍,二是你的頭!”
眉間尺雖然覺得奇怪,有些狐疑,卻并不吃驚。他一時開不得口。
“你不要疑心我將騙取你的性命和寶貝。”暗中的聲音又嚴冷地說。“這事全由你。你信我,我便去;你不信,我便住。”
“但你為什么給我去報仇的呢?你認識我的父親么?”
“我一向認識你的父親,也如一向認識你一樣。但我要報仇,卻并不為此。聰明的孩子,告訴你罷。你還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報仇。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靈上是有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傷,我已經憎惡了我自己!”
暗中的聲音剛剛停止,眉間尺便舉手向肩頭抽取青色的劍,順手從后項窩向前一削,頭顱墜在地面的青苔上,一面將劍交給黑色人。
“呵呵!”他一手接劍,一手捏著頭發,提起眉間尺的頭來,對著那熱的死掉的嘴唇,接吻兩次,并且冷冷地尖利地笑。
笑聲即刻散布在杉樹林中,深處隨著有一群磷火似的眼光閃動,倏忽臨近,聽到咻咻的餓狼的喘息。第一口撕盡了眉間尺的青衣,第二口便身體全都不見了,血痕也頃刻舔盡,只微微聽得咀嚼骨頭的聲音。
最先頭的一匹大狼就向黑色人撲過來。他用青劍一揮,狼頭便墜在地面的青苔上。別的狼們第一口撕盡了它的皮,第二口便身體全都不見了,血痕也頃刻舔盡,只微微聽得咀嚼骨頭的聲音。
他已經掣起地上的青衣,包了眉間尺的頭,和青劍都背在背脊上,回轉身,在暗中向王城揚長地走去。
狼們站定了,聳著肩,伸出舌頭,咻咻地喘著,放著綠的眼光看他揚長地走。
他在暗中向王城揚長地走去,發出尖利的聲音唱著歌:
哈哈愛兮愛乎愛乎!
愛青劍兮一個仇人自屠。
夥頤連翩兮多少一夫。
一夫愛青劍兮嗚呼不孤。
頭換頭兮兩個仇人自屠。
一夫則無兮愛乎嗚呼!
愛乎嗚呼兮嗚呼阿呼,
阿呼嗚呼兮嗚呼嗚呼!
……
……
……
“怎了?”等了一會,王不耐煩地問。
“大王,”那黑色人半跪著說。“他正在鼎底里作最神奇的團圓舞,不臨近是看不見的。臣也沒有法術使他上來,因為作團圓舞必須在鼎底里。”
王站起身,跨下金階,冒著炎熱立在鼎邊,探頭去看。只見水平如鏡,那頭仰面躺在水中間,兩眼正看著他的臉。待到王的眼光射到他臉上時,他便嫣然一笑。這一笑使王覺得似曾相識,卻又一時記不起是誰來。剛在驚疑,黑色人已經掣出了背著的青色的劍,只一揮,閃電般從后項窩直劈下去,撲通一聲,王的頭就落在鼎里了。
仇人相見,本來格外眼明,況且是相逢狹路。王頭剛到水面,眉間尺的頭便迎上來,狠命在他耳輪上咬了一口。鼎水即刻沸涌,澎湃有聲;兩頭即在水中死戰。約有二十回合,王頭受了五個傷,眉間尺的頭上卻有七處。王又狡猾,總是設法繞到他的敵人的后面去。眉間尺偶一疏忽,終于被他咬住了后項窩,無法轉身。這一回王的頭可是咬定不放了,他只是連連蠶食進去;連鼎外面也仿佛聽到孩子的失聲叫痛的聲音。
上自王后,下至弄臣,駭得凝結著的神色也應聲活動起來,似乎感到暗無天日的悲哀,皮膚上都一粒一粒地起粟;然而又夾著秘密的歡喜,瞪了眼,像是等候著什么似的。
黑色人也仿佛有些驚慌,但是面不改色。他從從容容地伸開那捏著看不見的青劍的臂膊,如一段枯枝;伸長頸子,如在細看鼎底。臂膊忽然一彎,青劍便驀地從他后面劈下,劍到頭落,墜入鼎中,怦的一聲,雪白的水花向著空中同時四射。
他的頭一入水,即刻直奔王頭,一口咬住了王的鼻子,幾乎要咬下來。王忍不住叫一聲“阿唷”,將嘴一張,眉間尺的頭就乘機掙脫了,一轉臉倒將王的下巴下死勁咬住。他們不但都不放,還用全力上下一撕,撕得王頭再也合不上嘴。于是他們就如餓雞啄米一般,一頓亂咬,咬得王頭眼歪鼻塌,滿臉鱗傷。先前還會在鼎里面四處亂滾,后來只能躺著呻吟,到底是一聲不響,只有出氣,沒有進氣了。
黑色人和眉間尺的頭也慢慢地住了嘴,離開王頭,沿鼎壁游了一匝,看他可是裝死還是真死。待到知道了王頭確已斷氣,便四目相視,微微一笑,隨即合上眼睛,仰面向天,沉到水底里去了。
煙消火滅;水波不興。特別的寂靜倒使殿上殿下的人們警醒。他們中的一個首先叫了一聲,大家也立刻迭連驚叫起來;一個邁開腿向金鼎走去,大家便爭先恐后地擁上去了。有擠在后面的,只能從人脖子的空隙間向里面窺探。
熱氣還炙得人臉上發燒。鼎里的水卻一平如鏡,上面浮著一層油,照出許多人臉孔:王后,王妃,武士,老臣,侏儒,太監。……
“阿呀,天哪!咱們大王的頭還在里面哪,唉唉唉!”第六個妃子忽然發狂似的哭嚷起來。
上自王后,下至弄臣,也都恍然大悟,倉皇散開,急得手足無措,各自轉了四五個圈子。一個最有謀略的老臣獨又上前,伸手向鼎邊一摸,然而渾身一抖,立刻縮了回來,伸出兩個指頭,放在口邊吹個不住。
大家定了定神,便在殿門外商議打撈辦法。約略費去了煮熟三鍋小米的工夫,總算得到一種結果,是:到大廚房去調集了鐵絲勺子,命武士協力撈起來。
器具不久就調集了,鐵絲勺,漏勺,金盤,擦桌布,都放在鼎旁邊。武士們便揎起衣袖,有用鐵絲勺的,有用漏勺的,一齊恭行打撈。有勺子相觸的聲音,有勺子刮著金鼎的聲音;水是隨著勺子的攪動而旋繞著。好一會,一個武士的臉色忽而很端莊了,極小心地兩手慢慢舉起了勺子,水滴從勺孔中珠子一般漏下,勺里面便顯出雪白的頭骨來。大家驚叫了一聲;他便將頭骨倒在金盤里。
“阿呀!我的大王呀!”王后,妃子,老臣,以至太監之類,都放聲哭起來。但不久就陸續停止了,因為武士又撈起了一個同樣的頭骨。
他們淚眼模胡地四顧,只見武士們滿臉油汗,還在打撈。此后撈出來的是一團糟的白頭發和黑頭發;還有幾勺很短的東西,隨乎是白胡須和黑胡須。此后又是一個頭骨。此后是三枝簪。
直到鼎里面只剩下清湯,才始住手;將撈出的物件分盛了三金盤:一盤頭骨,一盤須發,一盤簪。
“咱們大王只有一個頭。那一個是咱們大王的呢?”第九個妃子焦急地問。
“是呵……。”老臣們都面面相覷。
“如果皮肉沒有煮爛,那就容易辨別了。”一個侏儒跪著說。
大家只得平心靜氣,去細看那頭骨,但是黑白大小,都差不多,連那孩子的頭,也無從分辨。王后說王的右額上有一個疤,是做太子時候跌傷的,怕骨上也有痕跡。果然,侏儒在一個頭骨上發見了:大家正在歡喜的時候,另外的一個侏儒卻又在較黃的頭骨的右額上看出相仿的瘢痕來。
“我有法子。”第三個王妃得意地說,“咱們大王的龍準是很高的。”
太監們即刻動手研究鼻準骨,有一個確也似乎比較地高,但究竟相差無幾;最可惜的是右額上卻并無跌傷的瘢痕。
“況且,”老臣們向太監說,“大王的后枕骨是這么尖的么?”
“奴才們向來就沒有留心看過大王的后枕骨……。”
王后和妃子們也各自回想起來,有的說是尖的,有的說是平的。叫梳頭太監來問的時候,卻一句話也不說。
當夜便開了一個王公大臣會議,想決定那一個是王的頭,但結果還同白天一樣。并且連須發也發生了問題。白的自然是王的,然而因為花白,所以黑的也很難處置。討論了小半夜,只將幾根紅色的胡子選出;接著因為第九個王妃抗議,說她確曾看見王有幾根通黃的胡子,現在怎么能知道決沒有一根紅的呢。于是也只好重行歸并,作為疑案了。
手腦并用
【動作描寫的方法】
動作描寫就是描寫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身份、地位、處境、狀態。
寫人物的動作,要做到:
- 描寫要準確。
- 描寫要具體。
- 寫出動作的連貫性。
- 寫動作要有目的性。
- 用詞要準確。
比如上面魯迅《鑄劍》中,眉間尺的頭被大王的頭咬住掙脫不得的時候,文章是這么寫黑衣人的:
黑色人也仿佛有些驚慌,但是面不改色。他從從容容地伸開那捏著看不見的青劍的臂膊,如一段枯枝;伸長頸子,如在細看鼎底。臂膊忽然一彎,青劍便驀地從他后面劈下,劍到頭落,墜入鼎中,怦的一聲,雪白的水花向著空中同時四射。他的頭一入水,即刻直奔王頭,一口咬住了王的鼻子,幾乎要咬下來。王忍不住叫一聲“阿唷”,將嘴一張,眉間尺的頭就乘機掙脫了,一轉臉倒將王的下巴下死勁咬住。
“伸開”、“伸長”、“忽然一彎”、“劈下”、“墜入”、“直奔”等等,都是動作描寫的詞,也能表現出黑衣人行事果決的性格,并且他是真心幫助眉間尺的。
上面這一段還有別的動作描寫嗎?請你找出來說一說這個描寫是為了說明什么。
剛剛過完春節,想必大家都見過或者親自去放過爆竹,請你仔細回憶一下,對放爆竹的過程完成一段動作描寫。
披沙揀金
字詞
- 奠基人
- 警醒
- 狐疑
- 咀嚼
- 疏忽
- 凝結
- 侏儒
- 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