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熱血沸騰的開始給自己公眾號拉粉,并且希望的到原創的認同。興奮了幾天,就開始忙其他的東西去了。今早,想起這件事情,又想起了簡書平臺,其實之所以寫不下去的原因,主要還是公眾號,每天要打開電腦編輯,而我現在每天還是會有寫東西,和一些思想會在個人的微信朋友圈發表。卻很少用電腦了。說到底微信公眾平臺,不算是一個便利的寫文章的地方。
關于原創,那些天急于升級自己的公眾號,說到底,讓一個平臺審核自己的的原創,本來就是很好笑的事情。因為,無論何時,自己寫的任何東西(非抄寫)都是出自自己的手。不是原創還是什么?
非要個平臺去認可,我又跳到了社會意識的某個漩渦里了。就如自己明明穿著衣服,非讓別人說自己穿衣服了,才認可自己穿了,要不就認為自己是裸著的一樣可笑。
而且,越來越久會發現,那些讓我們三分鐘熱度的人或事,真正的原因不是自己沒耐心,而是并不是真正的內心篤定的人和事。所以,行動會遲緩或放棄。行為騙不了人,騙人的往往是大腦的意識。
學會聆聽和尊重自己的身體,比聽大腦的分析和念頭,要來的靠譜。而很多情況是,我們總喜歡用大腦來支配身體,往往事與愿違。活來活去,都是大腦的游戲,忘記了身體其他,比大腦更多的細胞。這大概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在生活中,這種事情太多了。比如,我們總認為動物有生命。認為植物沒有生命。可是,植物一樣會生老病死啊。
所以,也許我們以為自己知道了很多,其實一直都是井底之蛙而已。
昨晚跟朋友聊天,他說"你一直在自我暗示。"我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后來反思了一下,就是大腦活動的太多了,就像人類社會的游戲一樣,需要證明自己,讓別人或大多數認同。而,說到底不過是小我。還沒有真正的明心見性,還沒從心眼里真正的接納自己。但,是不是說別人就更好了,我不敢茍同。大部分人不過繞過了我現在思考的東西,他們選擇成為王小波筆下的"沉默的大多數"而已。就像一起跳到一個大染缸里,都是一水的紅或一水的藍,偶爾看到一個岸上沒有跳進來的白衣人,全體一臉迷茫和驚恐。這也不是說岸上的白衣人,就多不入俗了。也許,白衣人看到大染缸里的大多數,也同樣是一臉迷茫和驚恐。兩者掙扎的過程,總是要有的。就如之前,公眾號的求關注和認同。
還是不靜。
我想靜靜。
不被主流意識催眠,也不自我催眠。
不掙扎,不退縮。
讓念頭來,也讓念頭走。
如是關照,觀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