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譯文之前:
(此文是2017年計劃翻譯50篇設計相關文章的第6篇)
為什么要分享這篇文章呢?在讀原文的時候,我發現這位設計師并不是科班出身,依然能把設計做的這么好,很好奇他的經歷。同時分享出來,給想轉行做設計的小伙伴一些信心和啟發吧。
原文簡譯
設計師Budi Tanrim 背景?
一位跨學科設計師,現在生活在印度尼西亞。很有趣的是,他從沒接受過常規的設計教育,而是畢業于會計專業。設計職業生涯開始于給99design做設計外包。
怎么開始做設計了呢?
在2012年的早期職業生涯的時候,他就開始自學怎么設計移動端app,但是苦于找不著很好的圖標,由此他覺得這是個機會。當時他不知道怎么去設計圖標,東找西找到一些免費的教程來學。那時候他也沒意識到,他已經積累了一些東西。他很喜歡做副項目【副項目(Side Project)是指與日常工作并不直接相關聯,往往是為了驗證某些想法而創立的計劃、方案或者是產品。來源知乎】,花了2個月的時間創作了一整套圖標。好評如潮,而且收到了Smashing Magazine網站的推薦。最有趣的是他用ps設計了那些圖標,這看起來很瘋狂。盡管如此,還是學到了很多,也由此走上了圖標設計之路。
哪里找設計靈感來源?
從技術層面來說,可以去Dribbble,Behance,Pinterest,Deviantart和Zerply看里面設計師的作品。其實最好的靈感來源于對生活和身邊事物的觀察,因此不斷的積累了很多年的視覺素材庫(visual library:照片、畫作、圖案、色彩和藝術品等)。他相信這是提升自己和學習新事物的最佳途徑。
圖標的創造過程是啥樣的呢?
在2013年完成了一套圖標后,蘋果發布iOS7,他就喜歡上了那種細線條的圖標,但是當時還沒人這樣設計過。他也只是簡單的給客戶設計一些這種風格的圖標,有天他意識到已經累計做了200多個。由此產生了分享給其他人的想法,接下來他發到網上的論壇,反響不錯,于是花了3個月的時間整理并創建了新的圖標和網站。
遇到的最大挑戰?
有很多挑戰,比如以前工作沒那么忙,可以有時間做創作,現在就很難抽出足夠的時間了。找到合適的風格,足夠讓用戶接受并使用,而且還要有些個性。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能讓那些購買圖標的用戶,更容易的使用。這也是新版本迭代的目標,需要去提供足夠的幫助文檔。很難相信,有時候有些用戶對那么顯而易見的事物卻視若無物,這也是他的責任,要確保圖標以最好的方式供大家使用。
圖標設計的未來前景?
首先,圖標設計毫無疑問會跟其他領域一樣成長,隨著網站和app上可以使用svg,這也難怪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具有交互性和動畫性的圖標。在他看來,圖標設計也是設計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而作為設計師也要緊跟步伐,推陳出新。
譯文完。
一些總結:
1.熱情和動力來源于自身的興趣,不是社會給你貼的標簽。
2.影響力需要前期的積累。
3.在生活中感知美,學習美。
4.勇于分享。
5.用戶犯錯,責任在我。
6.把設計看作生態系統,演變調和。
一些思考:
1.玩真的
當你喜歡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幾乎沒有什么真能阻擋住你前進的步伐。這位設計師專業是學會計的,但并沒有因此為自己找借口說:“我沒學過,我不會”,這樣的思維模式就是所謂的“紅燈模式”。既然想去做,那就想辦法去嘗試,而不是亮起紅燈停在那里。
2.敢嘗鮮
從這位設計師的創作經歷來看,他創作的圖標,設計風格在當時算是標新立異的,并沒有盲目的從眾。而且他也敢于驗證,把作品發到相關論壇收集反饋,不斷迭代。
3.有價值
作為設計師很容易把完成工作任務作為目標,做完的設計稿過了就塵封硬盤。拿自己做例子,每次做項目只是單純的修修改改,趕完進度就拉倒。有時候自己都不愿再看它一眼,何況讓別人喜歡呢?后來每次設計界面圖標,就給自己多加了一個標準:必須能達到可以發到追波的程度才算完(之前大部分的設計都是妥協稿,不好意思傳到網上??)。這樣,不僅提高了工作產出的界面質量,也會給論壇里的設計師提供些靈感。
很想跟你們說:“在不斷的學習和成長中,點贊就是對我的最大鼓勵啦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