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NBA中國賽一樣,非洲賽對NBA的全球推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來自14個不同國家的球員參加NBA非洲賽讓身處非洲的球迷終于能近距離看到NBA級別的球賽。
而近日現役NBA國際球員的巴圖姆提出,哪些球員才是現役國際球員中最強的10人輪換,這確實是非常有趣的問題。以2016-17賽季的整體表現為基準,首先我們要列舉出除美國球員外其他40個國家目前在征戰NBA的球員:
阿根廷:吉諾比利(SG)
澳大利亞:本-西蒙斯(PG)
奧地利:雅各布-珀爾特爾(C)
巴哈馬:巴迪-希爾德( SG)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圖茲拉:尤素夫-努爾基奇(C)
巴西:內內(C)
喀麥隆:喬爾-恩比德(C)
加拿大:安德魯-威金斯(SG/SF),特里斯坦-湯普森(C/PF)
佛得角:沃爾特-塔瓦雷斯(C)
剛果:賽爾吉-伊巴卡(C)
克羅地亞:達里奧-薩里克(PF)
捷克共和國:托馬斯-薩托蘭斯基(SG)
剛果:俾斯麥克-比永博(C)
多米尼加共和國:卡爾-安東尼-唐斯(C),阿爾-霍福德(C)
法國:魯迪-戈貝爾(C),埃文-富尼耶(SG),尼古拉斯-巴圖姆(SF)
格魯吉亞:扎扎-帕楚利亞(C)
德國:德克-諾維茨基(PF),丹尼斯-施羅德(PG)
希臘:揚尼斯-阿德托昆博(SF)
海地:斯卡爾-拉比西爾(C)
以色列:奧馬里-卡斯皮(SF)
意大利:達尼洛-加利納里(SF)
拉脫維亞:克里斯塔普斯-波爾津吉斯(PF)
立陶宛:霍納斯-瓦蘭西納斯(C),多曼塔斯-薩博尼斯(PF)
馬里:切克-迪洛(PF)
黑山:尼科拉-武切維奇(C)
新西蘭:史蒂文-亞當斯(C)
尼日利亞:費斯特斯-埃澤利(C)
波蘭:馬爾欽-戈塔特(C)
波多黎各:JJ巴里亞(PG)
俄羅斯:蒂莫費-莫茲戈夫(C)
塞內加爾:戈爾吉-迪昂(C)
塞爾維亞:尼科拉-喬基奇(C)
斯洛文尼亞:戈蘭-德拉季奇(PG)
南蘇丹:羅爾-鄧(SF),索恩-馬克(PF)
西班牙:馬克-加索爾(C),保羅-加索爾(PF),里基-盧比奧(PG)
瑞典:約納斯-杰雷布科(PF)
瑞士:克林特-卡佩拉(C),薩博-塞弗羅薩( SF)
土耳其:伊內斯-坎特(PF)
烏克蘭:亞歷克斯-倫(C)
委內瑞拉:格雷維斯-巴斯克斯(PG)
事實上要從這40個國家中挑選出最強10人輪換并不難,畢竟最有挑戰的選擇只會是后場,國際球員池大多數都會是中鋒和前鋒球員在NBA能有更好的表現。
此前各大媒體對“最好球隊”的假設都是直接以“當前實力”為主要評選標準,但接下來我們要選出的這支國際球員10人輪換不僅是目前最強的存在,就算是未來五年他們仍可能是統治聯盟。
而球員選擇標準一方面是在過去一個賽季已經有較為頂級的表現,另一方面是未來幾年仍可能保持狀態的球員。
當然,像作為狀元秀本-西蒙斯這種一場未打的新星很難對他作出評價,所以這也是選擇盧比奧而放棄這位狀元秀的重要原因。
PG:戈蘭-德拉季奇(斯洛文尼亞)
SG:安德魯-威金斯(加拿大)
SF:揚尼斯-阿德托昆博(希臘)
PF:凱文-杜蘭特(美國)
C:喬爾-恩比德(喀麥隆)
PG:里基-盧比奧(西班牙)
SG:埃文-福尼耶(法國)
SF:達尼洛-加利納里(意大利)
PF:波爾津吉斯(拉脫維亞)
C:卡爾-安東尼-唐斯(多米尼加共和國)
正如我們前面所講,國際球員后場深度一般,但因為有德拉季奇的坐鎮,字母哥完全可以擔任控球小前鋒的角色,更何況側翼還有鋒衛搖擺人威金斯和加里納利能保證進攻端火力,而波神作為替補大前鋒應該也是最無腦的選擇。
此后其他選擇就顯得有些少困難,放棄西班牙陣中的加索爾兄弟兩大老將超巨而選擇盧比奧,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盧比奧身處控衛位置,僅此而已。法國陣中的福尼耶和戈貝爾也是非常艱難的決定,這同樣是后場深度而福尼耶擁有更好的投射能力才得到進入輪換名單的機會。
恩比德仍有很大的傷病風險,但他在攻防兩端的天賦想必球迷都會有所感觸。而過去一個賽季的唐斯在進攻端更是有怪物級的表現,至少筆者相信未來唐斯會擁有成長為聯盟前十水準的潛力,這也是戈貝爾被擠下的重要因素。
至于杜蘭特作為美國男籃的代表,或許不少球迷還是會認為詹姆斯會有更強的實力,但對于這支已經擁有字母哥和威金斯的國際隊,他們更需要的是像杜蘭特這種得分手而不是詹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