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中的某個時間點了悟到羨慕以至嫉妒是人之常情,被鮮紅的心臟包裹在黑暗一角,伴隨著痛苦與羞愧,實在不是一種值得細品的情緒。但既是人之常情,就不是我能躲避得了的。
昨天,在我考試復習間隙拿起手機刷微博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新的好友,點開來看,是舊時好友。我一直將我的微博視為最后清靜之地,發些莫名其妙的感想,期待有人看到,但是無人來擾。不過如果好友知道了關注,也沒有所謂。
這位好友,其實不能說是舊時,只是許久未見,好像舊時。在我看來,以我們之間的情誼,我是應該立刻互關的。但是我點開了她的微博,發現她的照片陽光燦爛,文字幸福洋溢,便立時生出一股氣悶之意,還想裝作未曾看到這條信息,放下手機就不管。
我還是在比較,還是害怕別人過得比我好,尤其是舊識。那一刻的感覺,恐怕是嫉妒之意完全代替了溫和的羨慕,心里全是暗黑黑的。
我是一個善于反思的人,并且企望自己潔白無瑕。因此在嫉妒升起的第二剎那,我就開始討厭自己,伴隨著自我的否定,因為只有你過得不好,你才會去嫉妒別人的美好。
幾分鐘后,雖然氣息平靜了些,但是嫉妒之情依舊燃燒,還伴著自卑與羞愧。拿起手機繼續翻她的微博,翻到下面,終于看到她情緒不好時的宣泄,這個時候恐怕才真正心理平衡吧。
我不能細細描述我的心理過程,因為本身的羞愧,也因為已經時隔一天,我記不清了。但是我知道,我后來關注她的微博不是因為發現她也有過得不好的時候,而是我自己打算讓自己有勇氣,有勇氣面對自己的不好,有勇氣去承認別人的幸福。
我之所以能在今天行動起來開這個想了許久的公眾號,寫這篇文章,也是想要慢慢地自己過自己的生活,去嘗試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這樣才不會去艷羨別人,甚至嫉妒自己好友。
至于我之所以不是在昨天開公眾號寫文章,那是因為我昨天在準備考試。
2017年1月3日
微信公眾號:青山居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