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策劃人告訴我,上次的選題通過了,可以開始寫書了,順便合同也過來了。
雖然出書不賺錢,但是對于一個寫文的人來說,出書是對自己寫作能力的一種認可。
如果你也想出書,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一、了解出版的大致流程
由于自己的大學本書就是學的出版專業,對于圖書出版大致流程有一定的了解。
一般來說,出版社會在每年年底的時候,討論出第二年出版的方向和選題。
出版方向確定之后,編輯就會向一些寫作者邀稿和約稿,作者寫一兩節的樣稿,通過審核通過,便可以與簽訂合同正式寫稿。
初稿完成后,作者與編輯溝通修改,這個過程會很繁瑣,刪刪減減,有可能很多都要重寫。
確認之后,開始排版,打樣然后繼續校對,一般一本書要校稿三次。越是大出版社對于圖書的內容質量要求越高。
確認無誤之后,印刷銷售。
編輯選題策劃→樣稿審核(試寫一兩章+目錄)→通過審核→寫稿修改→排版打樣→校稿→印刷→銷售。
二、確定自己的定位
除了自費出書外,出版的本質就是商業,商業也就代表著盈利。所以在確定自己的定位的時候,多想想想,自己寫的東西對讀者有沒有幫助,有沒有人愿意為此掏錢。
一般來說,如果你不是一個名人明星的話,就不要定位自己的寫自己的生活感悟之類的。沒有人對你的生活有興趣。
關于定位,可以從自己的現有的資源出發,比如你是一個美工,你就可以寫一些關于美工方面的專業性文章;你是個醫生,就可以寫一些醫療類科普文。
同時,也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方面定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也更容易堅持。總之記住,少自嗨,多想想對閱讀者有沒有用。
三、大量的主題閱讀學習、分享、實踐
從小白到精通,最快的方法,要么報班跟大師學,要不進行大量的主題閱讀。
我個人更喜歡主題閱讀,一本書不夠,看30本,30本不夠就看100本。
反反復復去看,進行各種深度和淺度的閱讀,然后實踐分享。
分享可以寫文,也可以做一些線上分享,同時根據反饋,再總結學習。
反反復復打磨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分享過程中積累自己的人氣和粉絲。
粉絲影響力等也是編輯考察的重要因素之一。換句話說就是:你光寫的好是沒用的,你得有一定的人氣。
比如我在簡書人氣不高,但是我是豆瓣71萬人數小組的管理員,長期潛伏在那里,所以有了一定的人氣,這也是出版社考察的因素之一。
四、策劃自己第一本書的框架
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后,你開始自己開始策劃自己的第一本書。
給自己一個框架,一個寫作大綱,把目錄大致列出來,開始試寫樣章。
寫完之后,沒有編輯找你約稿?
沒關系,現在簡書不是有出版方向嗎?找簡書上這一塊的負責人,洽談簽約。
一般只要文筆過的去,有可出版的價值都可以簽約成功。
簽約后,基本上可以開始安心寫自己的書了。
寫完之后,經歷煉獄式的改稿,這個過程很繁瑣,也很磨人,準備出書的做好心里準備吧。
確認沒有問題之后,印刷上市,配合宣傳,等著拿稿費。
- ED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