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金剛經,真的蠻佩服佛陀的,不是佩服他舍棄榮華富貴,也不是佩服他用一生教化世人,我最佩服的,是他每天的日常生活。
佛陀,和他的1250個信徒同住時,他不需要照顧,更不需要幫他把牙膏擠在牙刷上什么的。他自己每天早起洗漱,然后呢,捧起他那飯缽,徒弟們跟著,開始去化緣。就是去要飯,佛也肚子餓嘛。他化緣不分貴賤貧富,據說,化緣是分福,要公平的給機會的,至于你給不給飯吃,那是你是否抓住分福的機會。而且,佛陀,只要一飯缽,少了,繼續要,多了,退給你。這不是佛陀沒有冰柜的緣故,據說有一個道理在這里:夠了,是知足,多了,是貪。化到緣后就返回住處,用膳,洗碗,然后就洗腳。對了,忘記說啦,剛才是赤腳出門的。洗完腳,然后就開始靜心打坐,不發一言,任由思想的野馬去感悟萬世萬物,直到晚上上床休息,一天就這么的,句號。
看西游記,感到佛陀法力無邊,身后有光環,生活應該高大上,每天肯定要忙一些扭轉乾坤啦,降孫悟空啦,總之天大的事吧。現在一看,平平淡淡的一天。
佛陀到何種境界了,是吧。居然如此平淡?!
我們從小就在追求貌似不平凡的人生,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出人頭地,做人上人啦,總覺得那才是人生的上檔次的境界,我們無時不認為自己是英雄,天生我才必有用,而且估計有大用。
現在回頭一看,太多的未得到和未實現,大多數人歸于了平淡。即便一些少數的人,在那所謂的人生巔峰處一閃,好像多么不平凡,也歸于一日三餐,柴米油鹽。無論生命中曾經有多少閃耀榮光,也沉淀在瑣碎的小事里。也許生命真正的溫暖和感動,在時光每一刻的一點一滴里,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里。
我阿姨的女兒,我記得在我年齡還是個位數時,就在鎮上擺個小攤賣發糕,那時她剛出嫁。每天傍晩開始忙著磨粉,晚上半夜起來蒸發糕,凌晨剛好熱氣騰騰地出爐,裝進能保溫的泡膜箱去擺攤賣。后來,聽說又去縣城了,還是賣發糕。今年春節回老家,路過縣城,猛不丁想吃發糕,自然就想起了這門子親戚,一打聽,還真有這么個人,已經當奶奶了,而且還在擺攤賣發糕!
突然想起樸樹的歌《平凡之路》,歌中唱到: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轉眼就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