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拉著小苗同學一起學習,他今天給我發了條信息,是這樣寫的:今天學習的是安全感,所謂做人追求安全感,是不輕易相信別人,與人交往有防備心理;便養成了做事追求安全感,是善于給自己留后路、時刻想著避免吃虧,其實在生活中,我就是這樣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做人做事思前想后,生怕給人留下壞印象,久而久之便養成了跟誰都挺好、又跟很少的人能交心這樣的特性,但我發現這樣性格是不能帶動一個團隊的。我不知道這樣的性格是好是壞,有想過改變,但不知道如何改變,也不知道應不應該做改變,這也是一直困擾我的問題,師父不忙的時候能幫忙解答一下么?
看完他的信息,我的頭腦中映射出的就是“老好人”這個詞!
那什么是“老好人”呢?我查了一下。
對于老好人,在中國主要存在有兩類看法,我簡單說說,很可能是不對的
第一種看法是儒家的
秉持這種信仰的人對老好人極為反感,認為老好人破壞了社會的公平正義,使社會道德標準變得模糊,對這種人儒家信徒斥之為“鄉愿”認為他們是德之賊,是予以嚴厲批判的
第二種看法是道家的
道家政治學說講究實用,注重陰謀,這種學說不但不批判,相反提倡“老好人”。但是這中間有一個策略:要讓周圍的每一個人都知道你是老好人,讓”老好人“成為你的標簽,如果你做到了這個地步,則”老好人“反而是讓你獲得巨大利益乃至逢兇化吉的免死金牌。
所以呢儒家道家傻傻分不清楚,但是想做什么樣的人,這一點你想清楚了嗎?
綜合現代人的想法老好人是什么人呢?他們性格溫和,謙卑,笑臉迎人,脾氣可好呢從不生氣,也不拒絕,還很會說話,會討人開心……他們在爭取成為道家認為的那種全民認可的老好人。
他們通常會想用尊重別人的方式換回別人的尊重,甚至因為擔心別人對自己有不好的評價,而刻意的去討好別人,為了避免沖突,忍而不發,降低自己的底線甚至可以忘記底線,臉上還堆著笑……他們已經成為了儒家唾棄的老好人。
以上說的這些老好人的標簽,不妨在看一遍,在想一想,這些都是弱者法則呀!性格好,脾氣溫順,好說話換一種說法,他們沒原則,失底線,不敢強硬。他們不認為自身可以用才華獲得尊重,所以用討好的方式,或者“平等”的用尊重換尊重的方式和別人相處。
慢慢的他們發現身邊人好像都和自己挺好的,可是想找人交心時卻找不到對象!這是為什么呢??
先賣個關子,我們先看偉大的網友歸納出的8條中國人常見委屈,對照自檢,看看你中槍了幾條?
都不容易
你喜歡就好,隨便吧
別管我了
忍一忍就過去了
別傷和氣
那好吧
可以,沒問題,再晚我也會做完
習慣就好
翻譯成今天心理學的話就是“一個人應該以別人的需求為中心,即便本心上做不到以別人為中心,也要假裝能做到”。總而言之,就是要犧牲自己,成全別人,委屈自己,悅納別人,如此行為上才能貼合一個主流并正常的人際行為標準。
現在你有答案了嗎?
從一開始你和別人相處時就不是真心呀!那你又憑什么要求別人真心對你呢?
你這么一個“老好人”怎么會有煩惱呢?別鬧了!誰會找你的麻煩呀?
和別人談論別人?這事你不能干,你怕被那人知道呀!
別人和你談論人?別鬧了,他也怕你墻頭草的說出去!
你有發現你并沒有被身邊人重視嗎?因為我對你好不好你對我都好,所以我并不用對你好!
老好人帶團隊會怎么樣呢?他對別人好,別人也一定對他很好,所以他們的團隊一定很厲害吧!錯,大錯特錯!!!
老好人帶團隊對誰都不好!
他不會反駁上司,因為害怕影響仕途。
他不會得罪主管,因為害怕被穿小鞋。
他不會處罰下屬,因為害怕失去支持。
他總是明哲保身、不講原則、不愿擔當、缺乏正氣,他怎么可能帶好團隊?讓老好人來帶團隊本身就是一種不負責任!
一個人不能做自己,處處取悅別人,以別人為中心,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之一。
討好的行為越多,自我被殺死的也就越多,可以說每一次討好,都是對自己自我的踐踏和凌辱,以至于最后即便獲得了全世界的“愛戴”又怎么樣?
你真實的自我已經成為一個死人。
拋掉好人卡吧!努力讓自己跳出“老好人”的圈,努力成為更優秀的自己,強大會讓你收獲更多也更真誠的認可與尊重!這是一個尊重強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