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后的第一個周一,我如約去見了我的小導師小A助理教授(現在已經是教授了)。小A是羅馬尼亞人,09年TU Delft畢業的博士,個子很高一米九幾的樣子,也很壯實。第一次見他,像座小山一樣亙在我面前。他在工作上嚴肅極有他自己的原則,但生活上卻很活潑與跳脫。寒暄之后,我拿出了一個準備好的小禮物---木雕的雙魚。小A的反應出乎我意料,他竟有點害怕,擔心有受賄之嫌。我給他說這東西并不昂貴,國內也就幾十元錢的樣子,他才心有惴惴地收下了并告訴我說以后不要再送禮物。這對我是生動的一課,但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想活得更簡單一些呢。我給大導師也有一份這樣的小禮物,但經小A這么一說,我將它保留到了我離開荷蘭的最后一天。
和小A坐下討論,他的談話內容超出我的預想,竟是關于博士四年大致思路的規劃,這是我從未考慮過的。加之我英語水平實在有限,主要都是他在給我描述宏偉藍圖,比如三年多一點就完成博士畢業的要求,后面我就可以按自己的想法自由發揮,這讓我產生了讀個博士好像還挺輕松的錯覺。后來的現實是殘酷的,是的,我呆了近五年,才踉踉蹌蹌地走完這一路。小A還給我推薦了八本英文書去讀,我最后僅讀完了一本半的樣子,現在想起來一半是后悔一半是慚愧。后來才知道,小A是個高度自律的人,他堅持每周一書差不多已經十年了。也許,這也是為什么不管面對什么樣的人,我每次都能見到小A是那個掌握話語主動權的人。當然,這也我為后來和他進行的多次辯論提供了相當的難度。
在第一周里,除了和小A見面這件最重要的事情外,我還探訪了TUD,大致了解了這個我將要生活好幾年的學校。TUD的各建筑是相對集中的,但沒有封閉式的園區,也沒有校門。從我居住的教授街出來,只需走50米的樣子,過條兩車道的小路,就能見到TUD最負勝名的建筑---圖書館,這是一座頂棚傾斜的生長有盎然春意的特色建筑,里面的房間和座椅安排也別具匠心。圖書館內藏書基本全是科技類,不像國內理工科院校圖書館還會有大量人文社科的圖書。圖書館晚上大致會開放到12點,但到了考試周的時候,也可能會通宵開放,可惜的是,圖書館我去過的次數一只手都能掰得過來,唯一認真看過的是一本生物學方面的圖書。圖書館和Aula緊鄰,Aula可以大致上理解為禮堂、會議室和餐廳的集合體。Aula承載著所有TUD博士生的夢想,他們都會在這里進行博士答辯,獲得人生中最為重要的頭銜。
走過Aula,有條名為Mekelweg的小路,各學院建筑沿路相對而立。小路向北直通市中心,路邊散列有工業設計學院、管理學院(老Z所在的學院)、國外留學生中心(我們打交道很多的部門)、建筑學院(傳聞中被一場大火所毀并影響TUD排名的地方)以及學生宿舍樓(價格昂貴且并非人人有資格能住)等。小路向南通向深幽,左右有材料學院、理學院、電子工程數學與計算機學院(EWI)以及土木學院等。我所在的學院是EWI大樓,這是一座高21層的地標性建筑,據說建于70年代,但里面的維護及保養非常妥當,看起來樓齡絕不過十年。荷蘭風大,EWI樓高,能有效擋住氣流,于其一側常能見到所謂“妖風”或“EWI Storm”,人車皆不能過,相關視頻已被好事者上傳至國內視頻網站上,有興趣的人可自行搜索。當然,由于設計的原因,也可見EWI在風中輕微地擺動。沿Mekelweg繼續南行,就能看到體育館和文化中心。體育館的建筑占地不大,室內場地都是復合式使用,地上用五彩的線條標繪著不同的場地。 但室外場地就很多了,有大致14塊網球場,足球場、沙灘排球及曲棍球場若干。網球場鋪有紅色的沙土,我稱之為偽紅土,我當時怎么也不會想到,這些紅色的場地將是最后一年我釋放所有壓抑與揮灑全部激情的地方,在這里,我將結識了一群與以前完全不同的伙伴。文化中心里提供各式培訓,聲樂、器樂及形體,林林總總,是我很少涉足但后悔沒有常去的地方。再接下來走很遠,是航天學院,只進去過一次,答辯前一周按要求和我的答辯委員會主席交流答辯過程有關事宜。再走下去,就是詩意一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