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常看到這類消息:開口就說我這人說話直,多擔待點,然后開始說別人的各種不是。親戚來家里做客,親戚家的孩子非要玩臥室里收藏的各種玩具與手辦,不給就哭,于是只好妥協,小心翼翼把幾千塊的手辦拿給孩子,卻被孩子拆的不能再重組回去。坐公交車的時候,剛剛從醫院里出來,一個人打完點滴,結果一個老人非要讓我讓座,我不讓就被全車的人謾罵。公交上一個阿姨抱著一個小女孩,看到我的蘋果手機就要要,我沒有理,然后旁邊一個姑娘看小女孩哭了,說了我一句小氣把自己的蘋果手機給了小姑娘。結果小姑娘直接把手機摔到地上哭著說:我不要白色的……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既然你說話直,為什么還要說下去?你明明可以不說的不是嗎?孩子壞了手辦之后,家長是賠還是不賠?賠好像生了情分,不賠那可是幾千塊的東西,甚至是絕版,有市無價。你只看到了我年輕,我活力,可是你怎么沒看到我手臂上有剛剛吊過水的針眼?你喜歡我的手機我就要給你玩,那你如果喜歡我我是不是還要娶你?
總結起來就是:“你弱你有理,你強對不起。”
這是一種什么思想?仔細想想覺得后背都冒著涼氣。
很多人都看到過這樣的例子:吃飯的時候我們每個人一個雞蛋,我不喜歡吃,于是就把我的給你了。之后的某一天,我把我的那個雞蛋給了另一個人,沒有給你。于是你就再也不理我,我們也再也不是朋友了。那個雞蛋明明是屬于我的,我給你了,是我對你有情意,而沒給你,也是我自己的本分,因為另一個人在之前幫了我,我把雞蛋作為答謝是我應該做的。可是我們卻再也不是朋友,甚至是仇敵。你找我借錢,我借給你了5塊,另一個朋友借給你了10塊,你覺得他對你比我對你好,可你不知道的是,我只有10塊錢,而他卻有500。我給了你我全部資產的一半,他只給了他資產的五十分之一。
道理我們都懂,可是我們做到了嗎?那顆雞蛋我給誰都是我的權利,你無權干涉,我不給你你不能反過來說我的不是,但是對比一下我們現在,埋怨沒有把雞蛋給他的人,是不是依舊存在著?
今天室友摔了一跤,腳崴了,腫起來了,很疼的樣子。于是陪她去了校醫院。剛好是中午,沒有人,她說要在那里等,于是我先去吃飯。當我吃完回去的時候,發現她哭了。我驚呆了,于是我陪她去了外面的醫院。回來的時候問她哭什么,她說她覺得委屈。她在那里坐著等了那么久,沒人過來問她一句,就算是哭了,也沒有人理。我沒有說話,只是笑笑。
尋求別人的幫助,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你弱只是你自己的問題,并不是別人造成的。別把自己的問題怪于別人身上。也許這樣看來,好像我很冷漠,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我愿意為你做我能做的事情,只要我能力足夠。
做任何事情,你都要做十全的準備,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然后要記得預計好最壞的結果。別人能幫你,你就要感激,而不是覺得理所當然。沒有人欠你什么,沒有理所當然的付出,哪怕是你的父母,也不虧欠你,反而是你一直在虧欠他們。
這樣看起來這個社會好冷漠,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明明一片善意,卻被當做理所當然,到底是寒了誰的心?我把我最貴重的東西與你分享,可以卻不領情,甚至說我小氣,到底是誰傷了友誼?
朋友,都好好想一想,有人幫你是情分,沒人幫你想想自己。沒有誰對誰的付出可以理所當然的接受,哪怕對方心甘情愿,你也要充滿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