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恐懼事件本身;
第二個層次是害怕失去背后的價值;
第三個層次,就是真正的恐懼,是你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應對這個失去。
閉上眼,聽見自己笑著說“嘿,陸鈺,你是'廈大'的嗎?”5年前,我還是怕黑,怕一個人睡,怕鬼,怕死,怕…… 的確是從小就是嚇大的。
恐懼本身是和高興,難過一樣與生俱來的情緒。比如,從未見過蛇的人,第一次見到蛇也會害怕。這是祖先傳承下來的恐懼基因,用來救命。
而父母們卻過多地使用恐懼,使孩子們聽話。
小時候,我們晚上哭著不睡覺時,奶奶就會說別哭了,再哭拍花子來把你拍走了。我其實不知道拍花子是啥,可是我覺得被拍走很可怕,于是就不敢哭了。
小時候,奶奶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櫻桃樹,每年四五月份櫻桃紅了,樹上掛滿晶瑩剔透的紅果子,我總是忍不住去摘了吃。奶奶怕我吃太多,就說櫻桃核吃到肚子里,會從嘴巴里長出一棵樹來。而當我不小心吞下了櫻桃核,我一連好多天擔心自己的肚子和嘴巴被長出來的樹給撐破了。
小時候,天黑了,我們想出去玩。奶奶就說天黑了有鬼。嚇得我們只好乖乖地睡覺。鄉村里總是流傳著許多鬼怪的故事,于是我也就是慢慢地了解很多禁忌。不去樹林深處,不去水溝邊……
我上學了,媽媽告訴我說如果不好好學習,考不出去,我就會像許多和她一樣的農村婦女那樣生活:做飯,喂豬,種地,養孩子……
我上高中了,爸爸媽媽說不能談戀愛,如果因為戀愛影響學習,考不上大學,還是會被打回農村做飯喂豬。
我如愿考上了大學,爸媽都覺得我的人生成功了,我也覺得我達到了我的人生目標。
其實,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在此之前,我一直是“廈”大的。
直到五年前,老師問我:“陸鈺,你是廈大的嗎?”。我猛然驚醒,原來我真是嚇大的。知道了這個事實,我于是跳出“廈大”模式。敢走夜路,敢一個人睡了,不再腦補各種鬼故事。
回顧我的生活,恐懼本身的破壞力遠比事件的破壞力要大得多。因為恐懼是發生在事件發生之前的。當我真正面對事情,處理事情的時候,恐懼也就不見了。從這個角度說,恐懼只存在于想象中,我們恐懼的不是事實。
回顧一件我恐懼的事:
第一個層次:恐懼事件本身
2004年8月份,我發現自己懷孕了,幾天后,開始見紅,醫生叮囑保胎,請假趟了十幾天(其實就是我自己呆在家里,大部分時間躺著,中飯還是要自己做的,后來有人告訴我說保胎就是要一直躺著,不能起來做飯的。),最終仍然不得不人工流產。流產第二天凌晨,公公打電話說婆婆病危,老公凌晨飛回老家。那時我其實很虛弱,因為保胎在家里躺著,加上自己做飯,只是湊合,營養也不夠。我又經過痛苦地被迫流產,我還沉浸在失去胎兒的痛當中無法自拔。
恐懼最深的時候是見紅到失去胎兒這段時間,害怕失去占了上風。真正失去的那一刻,恐懼就不見了,只剩下痛。
第二個層次:害怕失去背后的價值
為了懷孕,做了很多準備,甚至媽媽在老家帶我去看中醫,吃了暖宮寒的中藥。害怕失去孩子,失去為了懷孕所做的準備。
第三個層次:真正的恐懼
無法面對失去胎兒的結果,沒有能力去應對失去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