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怕的事 top 10 之一:走親戚。一到親戚家,一群人其樂融融,看著其他人口如懸河,自己就在一邊傻坐著。有人過來問什么,就滿臉堆笑著回答幾句,答完了繼續坐枯禪。空氣冷得像提前過了冬天,還是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冷空氣。
出去見朋友的朋友,明明也很想跟他們親近,可是看他們談笑風生,實在也不知道該怎么插進去別人的對話。沒一會兒,就感覺自己成了被遺忘在一邊的背景,偶爾被朋友問一句話,還要遲緩地反應個三四秒才答得上來。
上班第一天,除了跟人打招呼,一句多余的話都沒說。一個人悶在那里坐著,別人問什么回答什么,跟同事的正常交流搞得像在面試應付 HR,跟老板說話搞得像是答辯現場,從頭到尾正襟危坐得像少林圣僧。
久而久之,所有人有了這么個印象,連長輩都會來一句,喲,這孩子好高冷啊。
其實,我真的不高冷。我只是不知道怎么主動跟人溝通。
?
其實我只是害怕。害怕自己不會說話,說的都是廢話,交談變成了浪費時間,害怕自己找的話題對方沒有興趣,害怕越是說話,反而越會降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面對 boss ,面對朋友的朋友,面對出色的異性……越是想要討人喜歡,越是害怕,“他不喜歡我怎么辦?”
害怕不好的反饋而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只敢被動的回應。腦子里千回百轉,嘴巴卻只能當個應答機器。問題回答完了,氣氛就冷了。
我們的沉默,是害怕被拒絕。
可是越是這樣,越是適得其反。我們都吃過沉默的虧。
擔心著“如果我說錯了話他/她討厭我怎么辦?”,可眼下兩個人大眼瞪小眼冷若冰霜的氣氛,還有沒有下一次約會都成了一個問號。
害怕不會說話得罪了 boss,無法滿足客戶,可越不說話 boss 的臉色越冷。剛開始還會主動問問你的意見,最后你就成了他眼里的透明人,你做了什么,他看不到,你再說什么,他也不愿意聽了。
其實你不用這么苛責自己的完美。
你用不著完美。你可以臉上有雀斑,你可以有事情不知道,你可以沒有深刻的思想,你可以不會甜言蜜語,你可以像個呆子一樣奉承都不會奉承。你都可以。
你不需要被所有人喜歡,所有人承認。那個你沉默的想象里完美無缺的你,總有一天還是要走到現實里,想象里越是完美,越容易被沖撞得支離破碎。
讓那個害怕受傷,害怕被討厭的你走出來,讓他暴露在日光之下,讓他接受自己的審判,你會發現,你以為的公開處刑,最后大部分人卻根本毫不在意:是的,審判你的,大多數時候并不是別人,恰恰是你自己。
?
就好像你面對一些人時,也一樣會覺得, I simply don’t care。我就是對你的主張、你的言論都毫無興趣,有時候我就是高貴冷艷。所以我只能靦腆地點頭、沉思,盡量不說出自己的看法,怕一開口就只想說一句,“你個傻X”。
不知道該怎么應付一些喜歡說個不停,說話又偏偏沒有個中心思想的人。
喜歡吧啦吧啦講個不停的人,最需要的,其實不是理解,而是反饋。老板要賺錢,上司要看到成績,同事希望你沒有搶他的飯碗,客戶希望他的每一分錢都花得物有所值,異性希望你多想想他/她,所以他們說,一遍遍地說,而你不管愿不愿意,大多數時候都需要聽。
老板講話,十之八九是要給你任務,情侶講話,十有八九是對你有所暗示。你需要考慮對方的訴求,想打斷別人時,不要用“我不知道”去回應,用“那你覺得該怎么樣呢?”去柔和自己內心的鄙視。
如果把每一句說話都當成一次攻擊,沉默并不是你最好的盾。而一個主語的替換,就會讓你顯得更體貼,更容易消除對方的戒心和敵意。
你無法讓一個喜歡講話的人閉嘴,你可以讓這次會面變得相對輕松。哪怕你并不會溝通,對方也會感受到你的善意。
?
然而大部分時候,我是真的無話可說。
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我不是高冷,我只是貧瘠。
我找不到話題,因為我沒有有趣的經歷。每一次交流,最后都變成了問答,因為我肚子里沒墨水,不能順勢把話題發散出去。我不是哲學家,我說不出深刻的道理。
“會說話的人”,一定是個有趣的人,一定是個有經歷的人,這樣的人,他才會自信,他才有資本侃侃而談。
我也想當一個有趣的人。
未必有那么難。
你愛好讀書,你喜歡政治,你喜歡動漫,你喜歡科技,你熱愛運動……你有自己的愛好,你有自己的專長,就不怕“頻道對不上”。你技能點點多了,就總能有和別人頻道契合的時候。
比如多多關注參加諾迪維組織的活動啊,就會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參加過馬拉松,一起參加過騎行賽,一起挑戰過鐵人三項……這些經歷,就是你的自我增值,就是一個不朽的話題。你永遠不怕冷場,因為你永遠有故事可以說。
?
也許最終,你就是不會破冰,也許你就是無法左右逢源,也許你注定更多的是做一個 listener 而不是一個演講者。但這也沒什么。
只要你足夠有能力,只要你是善意的,你就算是流川楓,嘴巴除了睡覺流哈喇子基本沒有講話功能,一樣會有無數少女穿著小短裙拿著大捧花,成群成片地喊著,我愛你,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