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晨雨初過,室外便蒙上一層青草味,暮春春味濃濃,恰如我度過的青春年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讀自己喜歡的書,走自己向往的路,年華雖短,卻能賞四季變化,看云起云散。事事雖不是件件盡如人意,卻能在春風細雨后回味一個又一個匆匆故事。
舊物
正如張愛玲說:“回憶著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像記得分明的快樂,甜而惆悵,像忘卻了的憂愁。”當你看似玩笑的向朋友說起年少時光時,你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告別那段歲月很久了。舊時光如同年輪般圈圈圓圓圈圈,數不過來,而那些經過舊時光中小物品也會伴隨著我成長。我總是有一個習慣,習慣將一件小的物品放置在盒子中。小時候買的五彩斑斕的貼紙,小姨讀書時寄給我的賀卡,小學同桌送給我的五花石,平安夜前偷和老師要的一角硬幣,出生時刻著時辰的墜子,又或者是第一本日記本......母親曾問過我:“為什么買了飾品又不佩戴。”我笑笑答到:“是怕弄丟。”或許同桌他早已遺忘那塊石頭,我卻依然記得當時的他小心翼翼的放在我的課桌上;重新看日記會被自己幼稚青澀的字跡笑倒,卻能想起自己當時稚嫩的臉龐;也許當時的朋友早已不再聯系,卻是她精心挑選的禮物;賀卡上的水墨淡得有些模糊,可當時收到的欣喜卻一絲不漏的印在心里。回憶增多,盒子也換了一個又一個。可那舊的暗的東西,卻因染上了時光的味道,每次重逢都是那么令人歡喜。回憶就像是那儲藏在鐵皮盒子里的小物品,懷著一絲溫柔,靜靜得躺在盒子里,隨手拿起一個,回憶便如潮水般涌入,令人撲哧一笑,或又令我久久停在回憶的浪潮中,潮漲潮落,牽引著我渡過一條又一條叫做生活的河流。
遠行
記得之前和小Q一起看哆啦A夢時,她說自己很渴望可以擁有哆啦A夢的口袋,我卻十分羨慕他的時光機。十歲的我經常想著要流浪到很遠的地方,離開父母,二十歲的我卻希望自己可以回到父母身邊,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他們。總是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現在在一個遠得不能再遠得小城生活,才漸漸明白遠行的意義,風景再明媚也比不上家的溫馨。初中起便離家在異地求學,現在想想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時間也不過寥寥幾年,而從前不喜歡鏡頭的我現在卻假裝推推嚷嚷將笑容鑲進相機里。不懂得全家福的意義,小時候只是帶著不情愿的表情站在鏡頭前,如今卻將為數不多的全家福小心翼翼的夾在書中。成長真的不容小覷。
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可以站在最初的十字路口。偶然間在微博看到這樣一句話:“讓你覺得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弄丟了爺爺送的《西游記》。”小時候不懂得珍惜,只能回頭想想如果爺爺活著有91歲了。記得小學時,爺爺總會送我去上學。如今踩在那條石子路上依然感覺很親切。我總是和爺爺有說不完的話,爺爺每次都不厭其煩的聽我說完。記得那時天還很藍,爺爺牽著我的手,不知在那條路上走了多少遍。如今會安心的將外公送我的《紅樓夢》放置在書柜的最里層。真希望時間帶走得只是歲月,而不是他們漸白的頭發。
過客
他被我寫在青春年華,如雨后彩虹般絢爛繁華。記得張愛玲寫著:"于千萬人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的問一句:“噢,你也在這里嗎。”覺得有幸,被這一句問候絆住了腳步。他沒有白襯衣少年那么美好,偶爾也會抱怨老師,還會嘲笑我數學不好。可惜當時太年輕。離別是最好的解藥,分離的那一刻才知道慢性毒藥的傷害。直到再次重逢,開始打聽他的聯系方式,開始裝成老友關心他的生活,卻始終沒有開口。人就是這么矛盾,想要又不會爭取,相識14年,習慣聽他推薦的歌,習慣看他喜歡的書,習慣去了解他的喜好。聽了從來不聽的民謠,看了看不懂的外國小說,看他談了幾場不順心的戀愛,習慣去習慣他的習慣。
年少時我們都會默默喜歡一個人,在卑微的塵埃中長大,殊不知在陪伴他的旅程中成長為了塵埃中最亮的那一束光。也許他只是我們迷路時的指路人,路過了便再也難說出那句沒來的及的謝謝。
燈火
誰的青春不迷茫?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位絢爛如燈火的人。我們背著成長的行李走在彎彎曲曲的路途中,卻有沿途的燈火始終為我們指明前方的路。小城的櫻花如約綻放,吸引了不少的游客駐足觀看。漫爛微粉般如初生嬰兒的臉頰,花瓣緊緊擁抱著彼此,如好久不見得我們。s蜜是我高中同學,也是我覺得最了解我的一位朋友。我們在相隔4000多公里的地方追尋夢想,經常會給彼此寫書信,會收到彼此來自不同城市的明信片,她經常說我是她最好的際遇,我也很感謝可以認識她。我們相約一起去西藏,一起去看海,她會是我以后婚禮的伴娘,會是我孩子的干媽,也會是我以后敬老院的床伴。我相信我會始終溫柔,因為少年時遇到了善良的人,她讓我褪去身上青澀的棱角,讓我懂得怎樣去愛一個人。
時光如歌,年華是信。
那些年的時光信件,永遠是我們夢里最甜美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