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沫周末來我家里大吐苦水,她與西西之間“藥丸”的友情。
“我對她那么好,為什么她要這樣對我?她生病的時候,我那么盡心的照顧她,我生病了,她居然跑出去玩,把我一個人扔在家里,連口熱水都喝不上。我只有她一個朋友,她為什么不能只對我一個人好?”
被小沫喜歡又怨憎的西西,我也認識,是個開朗、活潑的女孩兒,與西西在一起,仿佛沒有煩惱,總能笑口常開,所以西西身邊圍繞著很多同樣喜歡她的朋友。
這讓小沫非常不開心,因為她只有西西一個朋友,而她對朋友有一種固執的獨占欲。
聽著小沫的哭訴和糾結,作為聽眾,我是很無語的,對一個偏執狂來說,這世界上只有自己是對的,別人不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就全是錯的。
因為前些年考過心理咨詢師,所以小沫執拗的認為,我應該幫她去改變西西,讓西西只跟她一個人做朋友。
但是朋友之間的聊天,并不是心理咨詢,雖然無奈,我也只能盡一個朋友的本份。甚至在她無休止的抱怨聲中,有想把她列入“拒絕往來黑名單”的沖動。
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從各個角度分析了小沫與西西之間的關系,為什么她會有這樣的想法,這樣的想法有什么問題,什么是“反黃金法則”,什么是不合理要求。正常的友情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她要如何做,才是正確維護友情的方式。
從事后反饋的信息來看,大概那個下午是完全無效的交流,浪費我們彼此寶貴的時間。
西西遠離了小沫,受不了那樣的要求與束縛,用西西的話說:作為朋友,我可以對你好,體貼你的情緒,在你難過的時候安慰你,想不開的時候勸慰你,但我不可能只有你一個朋友,跟你相處太累了……
西西特意來找我,跟我講了她與小沫之間的故事,又對我表示了歉意,她與小沫的事情幾次三番的麻煩到我。
跟西西聊天很輕松,即使同一個故事的不同版本,聽上去感受也非常不一樣。沒有誰對誰錯,只是大家的想法不同,誰也不能要求,對方無條件的接納自己。
合則來,不合則散。不僅用于愛情,也包括友情啊!即使是父母,對孩子也會有偏愛,也有自己的好惡,怎么能用一套標準去衡量呢!
當小沫提出這樣絕對化要求,又無法自我覺察,調整自己的觀念,就已經可以預見今天的結果。
生活中類似小沫的人,并不少見,常聽到有人對身邊的人說:
“我對你那么好,你也必須對我好。”
“你為什么不按我說的去做?”
“我都這樣了,你怎么不管我?”
“我變成今天這樣,都是你的錯。”
……
即使不用心理學去分析,也可以明白這些語言中的邏輯問題。
你對我好,是你的事情,為什么要來要求我也必須對你好呢?
我也是個活生生的人吶,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為什么要按你的想法行事?
你變成什么樣子,又不是我造成的,人要對自己負責,我能怎么管你呢?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別人與自己的差別。
無論友情,還是戀情,對方都是完完全全的,一個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思想與情感,當你提出絕對化要求的時候,對方有自己的判斷,可能是同意,也可能是拒絕。
人際交往也不是天平,你在這頭放了善意與友好,對方就要在另一頭也放上同樣的東西。對人友好與善意,就希望別人對你也一樣友好,這也是不合理的,絕化的控制與要求。
我們奉行的道理,與別人的理念可能并不完全相同,大多數的道理與品格,都是對自我的要求,并不是用來要求別人怎樣。
能夠自我覺察,糾正自己的認知,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當然我也不能要求別人都能自我覺察,都有合理的認知,都有這樣的人生智慧。
不然同樣是絕對化的,不合理要求。畢竟我也無權去控制他人的人生。
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你執著于什么樣的理念與信仰,就會擁有什么樣的人生。
———我是分隔線———
作者:安青崖,85后小編,摩羯座宅女一枚,喜歡古風音樂,日常讀讀書,寫寫文,編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