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鄉,似乎是千百年來被人嚼爛的一個話題。還記得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說,我們永遠不懂古人的思鄉情節。我那時不同意,不理解,直到自己出門上學。
? ?每次離家,心里都翻江倒海似的難過。卻不知所起。我們如今交通如此便捷,尚且如此,在一別便可能一生的古代,斷腸之感誠不我欺也。
? ? 不知和大部分孩子是否一樣,在高考后,我幾乎迫不及待地想逃離這里,逃離這個我視之為束縛的家和看膩了的家鄉。我向往所謂的詩和遠方。
有一首詩是這樣的,
沒有什么使我停留
——除了目的
縱然岸旁有玫瑰、有綠陰、有寧靜的港灣
我是不系之舟
?第一次遇到這首詩,是在初中的課本上 那個叫田曉菲的姑娘13歲上了北大,一片文章寫得空靈動人,一下子就撩到了我。
?我想要不羈的自由,想要純粹的本我,想要熱烈的生命,想要最廣闊的海洋。
? ?我填了志愿,兩個外省,一個省內。最終還是沒有離開這個省。說不出那時的心情,有釋然也有失落。
? ? 每個人都有叛逆期,而我的叛逆期兜兜轉轉不知6,7,8,9年。我一點兒也不喜歡這個家。父母從來不知道我的生日,高三深夜回家找他們簽字都是不耐煩的聲音,我生病了他們竟然是再生一個孩子,半夜躺在枕頭上都是搓麻將的噼里啪啦。前天回家,我爸還在問我上了大幾?
?這么多年,孤單自詡,封閉成一個落后單人世界。
? ?然而回到家,爺爺奶奶給我塞錢,總怕我不夠花,提前幾天就催著我爸媽曬了我房間的被子,前天回家雨下的嘩嘩的,倆人穿雨衣出去買菜,一頓飯竟然全是葷,哪怕茼蒿湯里也要放兩個肉圓子,我假裝沒看見頓頓吃素的他們把所有剩下的肉都吃的干干凈凈。
媽媽總是要帶我去買衣服,營業員總說她真舍得,一會又去幫我找新牙膏牙刷,買了好久的芒果自己一個也沒吃,都長了黑點,我回來了她急忙洗了,又剝好皮才給我。
我睡到日上三竿,他們弄了早飯送過來。
說實話,我恨過我父母,如果那種感情可以稱作為恨的話。他們讓我感到絕望和拋棄。還記得他們歇斯底里叫我滾,說我讀書都讀到鼻孔里,說看到我都難受,因為我一不小心打翻了洗腳水就給我一耳光。
可是,我還記得史鐵生的地壇,他說,我一直為自己的殘疾而悲痛,卻沒有想過我的母親,她有一個活到30歲殘疾了的兒子啊。
在課堂看到這一句,悲從中來,哽咽淚流。
我的父母,我的家人,他們不過初中文化,他們下崗了,一個小店,租房維持生計供我妹和我上學,他們不像別人那樣,一出口溫文爾雅,彬彬有禮。
他們那么多的不是,但是我知道他們愛我。
愛是不能比較的。
不是記得生日就是愛,也不是不記得就是不愛。
愛是感受。
我知道他們做了很多事我無法釋懷,可是我也知道,世界上很難再有人像他們那樣時時刻刻掛念我,永遠原諒我,永遠努力地學習更好地表達他們的愛。
我的盔甲那么硬,我的尖刺那么鋒利,他們卻努力張開雙臂擁抱我。
這就夠了。
我不能永遠依賴他們。
他們是父母。他們也是普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