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007-1899|踐行親愛的愛吃年糕小姐,這個名字很贊[強]文章讀了三遍,我領悟了這么幾個概念:用戶體驗、簡單思考。用戶體驗方面從經營企業說到經營生活這個思考真好。簡單思考這個觀點我也很受啟發。
從閱讀體驗來看我談兩點我的體會:1.話題說到生活上,我非常期待看你怎么說,但是說了沒幾句就結束了這個話題。且說的幾句沒有切實可行的點幫助到我。我個人認為要處理好親密關系的心法是: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我們就好好的付出我們的愛和支持就夠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這樣大家都很輕松。
2.文章最后一段要表達什么意思我沒有理解。復雜?還是簡單?與你商榷[抱拳]
@崔樺|007-1923|踐行 很榮幸讀到你的文章,有場景有分析有方法,尤其是幾個場景,我每個都代入自己思考了一下,因為拖延癥的原因在內部和外部圈子里我都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如果站在領導客戶家人和朋友的角度會看自己,那么我應該是個“麻煩人”“比較作”的人。說實話這樣的自己讓我本人都感覺頭疼。
我又問自己為何會有這樣的表現?1、拎不清。我總是想把一件通過度娘就能完成的沒人看的只需要應付的教條式作業要很認真的自己寫,最終拖延,導致給收作業的同事帶來了麻煩。2、只想不干。寫稿子前我總是百般思考千般糾結,各種找資料,30號的作業,我前面的29天都在思考。到最后一天的深夜來拼湊的時候因為精力不濟草草結文。3、完美主義。稿子有時盡管提前寫好了,我也會嫌不完美。可能思路可能用語可能某個細節。
一個問題是因為我邏輯能力差,第二個和第三個是屬于習慣差。鑒于此:我給自己的近期要求是被總是瞎盤算。遇到事兒,大致上想一想,擼袖子就干,邊干邊調整。這樣很省時間,自己和別人的困擾都很少。
你在文章中提到的幾個方法也應該針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效果,諸如積分制這個方法對我來說可能不太好用。因為我不能即時回復的原因是我思路上沒有理通。另外不及時回復的原因對我而言還有覺得這些事情都是小事情沒啥特別的。不回復或者拖延別人都會理解并且原諒我。哈哈,我確實是經常在老板面前滿地打滾求回家還不自知。這是混淆了內部和外部圈子導致的,又一次是邏輯推理出了問題。
寫完了,有點發現自己的回復跑偏了,你幫我審審。[抱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