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4
說說“踢貓”
如果有什么,付出一定有回報
那一定是你對自己的堅持
每天一點點
總有偷懶的時候
所以來個決心帖
文:紅塵漫步
當你弱小的時候,就連呼吸都是錯的。——荷蘭船長《踢貓效應》
記得讀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人最大的素質體現在對于家人的態度上。我們往往對于外面的世界過于寬容而對于身邊的人過于嚴苛。實際上,我們心里知道,有任何問題出現的時候,陪伴在我們左右的就只有家人。可是,心里好像又作死地知道,怎么折騰,也割舍不離這種關系。不管,你身在何方,不管你將往何處。
血濃于水的道理誰都會懂。但是互相的尊重并不是誰都能做到。生活慢慢地教會我學著去拒絕。只要是心里不想要的事情,無論是直接也罷,委婉也罷,總要給他們懟回去。對于,家人而言,懟的時候可能態度就沒有那么好了。
有時候我們對于家人的理解,也實在是少得可憐。可畢竟只是親人,也不是我們肚子里的蛔蟲,實際很難知道我們內心的想法。當我今天生氣地要原地爆炸的時候,在微信上各種不擇言辭地表達我的不耐煩和受到的委屈,給讓我去干活的姐姐。而實際上,毫無必要。如果是工作上的事情,或者朋友的強行要求幫忙,我頂多發個生無可戀的表情,然后在大街上自言自語地罵他們。
所以,這也是“踢貓”。
情感上來說,是因為嫌棄麻煩,或者辦不成事,而這事本來也是自己不愿意接下來的。于是帶著幾分怨氣,一碰壁一摩擦就著火爆炸,然后回頭,怎么都要炸一個人。總不能一個人黑乎乎的吧。怪親人怎么不懂,而親人也怪我們為什么一個小忙也如此折騰。喜歡做的和不喜歡做的本來事情就以個人喜好為準。好比,出去旅行,讓我代購個化妝品,雖然最后都沒給我錢,也沒有太多怨言。但是去辦理事情,要看別人臉色,還未必能辦成的,我心里就一百個不愿意。
體制內的生活呢,從這方面說并不太適合我。我是一個帶著鋒芒的鉆石,而不是圓潤的珍珠,我期待自己有一天能磨礪成那樣圓滑,所謂的會做人。可是,我也不希望失掉自己原本的樣子。總之,自己活,也讓別人活,這一直是我做事情的最高準則。
從不會去強求別人按照我的意愿去行事,甚至于有時候覺得渴望理解都是一總奢侈。爸爸每逢節日開始給我打電話,質問感情狀況,我向來不耐煩,也忍著平靜地說沒有什么情況。然后默默地發一條心情:I?never?foundacompanion?that was?so?companionable?as solitude.連家人有時候都未必理解我們,遷就我們,找一個愛我甚過愛自己的人,比我都更了解我自己的人,幾率不大。得知我幸,不得也就那樣子啦。人生不會因此而晦澀,而不會失去原本的光彩。
只是在和法國的朋友討論過幾次之后,發現自己真的很想給自己放個長長的假期,去環游世界。但是,她當時有個伴。我有很多的恐懼,對于未來的一切,而貿然離職,我最恐懼的是當我懷疑自己的決定的時候,身邊空無一人。
我見識過一些相親和閃婚,原本孤獨的兩個人成就一個孤獨的婚姻,以為自己過了人生的一道坎,實際給自己的人生設置了一道新的坎。沒有愛情,不是唯一,也無法認定的婚姻,也是另一種形式,心靈上的踢貓。
我不愿意,也不要任何形式的講究。
心靈上和虛擬世界里,我都不希望再踢貓。
針對于被踢過的貓,雙手合十,道個歉。
我該更寬容,更有愛,更平靜,更待風兒來。
我不知道你會不會來,但是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