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目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最近特別喜歡陶淵明的這首《歸去來兮辭》,喜歡里面豁達的境界,喜歡他赤裸裸地揭示出人們“以心為形役”的偉大現實,讓無數人像我一樣心甘情愿地躺槍。
雖然我們沒有他那樣歸隱田園的決心,但還是能從這首詞中得到一些啟發。
為什么“以心為形役”?佛家說,這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是從我們的第八識如來藏里面幻化出來的,“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既然如此,我們在這個世間所經受的一切喜怒哀樂,也都是心中的感受所幻化而成的,如果沒法明白這個事實,那么終其一生,我們都活在自己的心牢中。
如何解脫?在陶淵明明白諸苦皆由心生之后,他選擇了放棄,選擇了歸隱,他選擇尊重自己的本性去生活,這種放棄在我們看來是非常殘忍而恐怖的,但究竟是什么力量讓他這么果斷地選擇了放棄呢?我想,是因為他真的放下了。不光是外在的放下,更是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成功地放下了。我們世俗之人,雖有放下的心,卻無放下的膽。整日叫囂著放下,卻不是真的放下,只是過了把心靈的癮。真的放下了,就會像陶淵明一樣,不再關心外人對他行為的定義,不再用世俗的標準去衡量自己的人生,這才是真正的放下,真正的勇敢。
萬物最美的樣子,是復歸其道后的自然狀態。“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這個世界的美麗,就潛藏在那些最平常處,我們少了陶淵明那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自然也沒他的勇氣去遵從本心地生活。
但是作為一介凡夫,我們就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喜樂嗎?并不。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像在進行一場游戲,陶淵明這類人,是偶然間發現了游戲的bug,并把它昭示給了世人。要達到他那樣的境界,也許需要一定的等級,也許要經歷數不清的磨練。但至少,他曾經告訴過我們,這個世界,比我們想象中的要美好得多,而要觸及這份美好,并不是沒有可能。
田園將蕪胡不歸?經歷了那么多的風霜雨雪,我們的心早已荒蕪,在歧途上繼續越走越遠,只會讓它更加脆弱,不要忘記那份美好,終有一天可以歸去。
最后,附上這篇千古名作,感謝當年語文老師給我們講解這篇古文,當年我不懂,背誦下來,只是為了通過考試,這么多年過去了,沒想到今天再遇到它,才真正懂了一點點。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