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韓國近代史的反思與慘痛,埋在心中那根最深的刺

韓國金棕櫚獲獎作品《寄生蟲》


今天有幸看了最近網絡上盛贊滿滿的韓國電影《寄生蟲》,這部電影拿下了戛納電影節(jié)的最高獎金棕櫚獎,我也是抱著欣賞的態(tài)度去看了這部電影。

但是,我在看完電影的第一時間就對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感覺到模糊,對整個劇情的發(fā)展也感覺到了不順暢,主角一家人對于工作的渴求,生活的惡劣環(huán)境,包括那個代表階級的符號——“味道”,都讓我認為這部電影的中心沖突應該是“階級”,這讓我產生了很多的不解。

首先,男主一家人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都不符合如此底層的階級,為何會淪落如此,在電影的一開頭,我甚至認為電影的主線,是聰明人在無論什么環(huán)境下也會出頭,但結果并不是。

其次,以男主一家人的性格,雖然有點狡猾和市儈,但是稱不上絕對的“惡”,單純的階級落差感如何突然爆發(fā),最后要殺掉可以說沒有什么惡劣舉動的男主人。

最后,這部電影叫《寄生蟲》,如果以一家人的工作貢獻,根本談不上“寄生”,一家人雖然涉及一些學歷造假和經歷造假,但是本職工作完成的很完美,靠自己的工作能力換區(qū)報酬,這叫什么“寄生蟲”呢?

當我再次回想劇情的時候,我終于豁然開朗,這部電影講得不是“階級寄生”,而是“國家寄生”,這分明是一部韓國近代史。

1. 日據時代

其實現代韓國的歷史很短暫,歷史上朝鮮半島上出現過很多的王朝,從三韓時期,到后來的新羅,高麗,李氏朝鮮,要么就是在內部爭斗,要么就是中國的附屬國。

韓國的日據時代


一直到1896年,李氏朝鮮才在俄國的支持下,改名為“大韓帝國”,國號為“韓”,屬于現代韓國的標志才出現。

我們來看電影部分,在電影的一開頭,主角一家的兒子基宇,得到了一個機會去一個富庶的人家做家教,富人家的別墅又大又漂亮。這個別墅的前主人叫南宮賢子,這是一個日本味道很重的名字。

作為一個曾經有過幾年韓國生活經歷的人,我看到這個別墅第一個感覺就是,這不是韓國的建筑。

韓國青瓦臺


哪怕是現代建筑,韓國風格的建筑也是偏向青瓦臺那一種的,后來我經過了解,才知道這個建筑是非常典型的日本建筑師——安藤忠雄的風格,這個前主人和房子,我認為代表了韓國近代史的開端“日據時代”。

風格示意圖


在1910年,日本迫使韓國簽訂《日韓合并條約》,韓國就正式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而韓國的近代史,也就是一部殖民史,是韓國的“寄生”時代。

2. 美國做主

如果人名和建筑風格不能說明什么,那么電影接下來的別墅的主人是誰,當然主人一家是純粹的韓國人,但是代表了誰?

在電影里看來,別墅的男主人是似乎是一個手機硬件的科技類公司,因為電影里男主人在公司工作時,在說“這個設備是否能和手機兼容”。

而這里我產生了兩個疑問,第一,這個故事的背景是在現代嗎?但是智能機的時代并沒有多久,那么男主一家何至于在當下這種環(huán)境還沒有工作?

第二,他的銷售對象是三星,LG這種本土企業(yè)嗎?

很快我就有了答案,在墻上一篇全英文報道,南韓企業(yè)攻占紐約以及2017新奧技術獎。這顯然是一家以美國為主要基礎的公司,甚至可能是合資。

而男主人一家的女兒,輔導的項目是英語,既然要考學為何只復習英語?小兒子則很小就去參加童子軍,迷戀印第安人的文化。這都是滿滿的美國文化氣息。

在小兒子在生日的晚上非常害怕,一定要躲進帳篷,爸爸問道:“帳篷不會漏雨吧?”媽媽回:“美國制造的,應該沒有問題。”美國庇護的意味就很重了。

二戰(zhàn)中,韓國并不是戰(zhàn)敗國,而日本戰(zhàn)敗后,美國與蘇聯分別接管韓國和朝鮮的日本投降事宜,美國推遲了撤出時間不說,還留下了大批軍事顧問。而韓朝戰(zhàn)爭時期,美國則正大光明的支援了離自己半個地球的韓國,并與中國志愿軍爆發(fā)戰(zhàn)爭。

韓朝戰(zhàn)爭以后,美國曾正式將自己的駐軍合法化,并與韓國簽署了《美韓共同防御條約》,直接主導韓國的國防事務

近代幾十年,美國與韓國千絲萬縷的曖昧關系不言而喻,同是駐軍,跟日本的每年都要抗議和反抗比,韓國可以說是坦然接受的。

3. 朝鮮與臺灣

而這部電影除了主角一家和男主一家的沖突,與別墅原來的幫傭,女管家夫妻倆的沖突,才是前面的顯性沖突。

一開始我見到這個女管家時候,也不認為有什么特別。但是在雨夜,女管家到訪,拿下眼鏡,并且女管家的丈夫出現的時候,我就認為,這兩個人不是韓國人,是朝鮮人。

為什么?且不說他們的長相,劇情中他們夫妻倆在取得一個短暫勝利后,女管家說了一段朝鮮關于非核化的諷刺主角一家的講話,當然內容是可以模仿的。

但是女管家說的是濃重的朝鮮口音,韓國人是幾乎不會去朝鮮生活的,那么這一對夫妻很可能是朝鮮人。

我們不在某個地方生活,是絕對不會一下說出流利的當地話的。

朝鮮一家與男主一家的沖突,也像極了朝鮮戰(zhàn)爭,一開始朝鮮一家懇求男主一家不要報警,百般退讓,眼看男主一家就要取得勝利,最后因為一個意外,局勢產生了大逆轉。

而朝鮮戰(zhàn)爭,韓國在美國的支持下,一路高奏凱歌,幾乎已經到達平壤,馬上就要統(tǒng)一整個朝鮮半島,也是由于中國志愿軍的支援,逆轉了戰(zhàn)局。

朝鮮戰(zhàn)爭


朝鮮也有著一段日本殖民統(tǒng)治時期,這也呼應了這兩家的“寄生蟲”之爭。

朝鮮一家的丈夫是如何落魄的,也是值得探究的,他們提到:我們開了古早味蛋糕店。

而這個“古早味蛋糕店”就是臺灣品牌,早期在韓國短期內迅速開了幾百家分店,但因為添加化學元素,在韓國迅速沒落。而臺灣也是隨著二戰(zhàn)結束才結束了日據時代。

在主人一家的兒子過生日時候,女主人要求管家擺桌子,很突兀的說了一句:“圍著帳篷,擺成鶴翼陣,你知道李舜臣將軍鶴翼陣吧?閑山島海戰(zhàn)?!?/p>

閑山島海戰(zhàn)是鳴梁海戰(zhàn)前夕的一場對抗日本的海戰(zhàn),而李舜臣則一直都是一個值得韓國驕傲,反應反抗精神的英雄,這句話成為了這個電影真正透露出歷史意味的一筆。

所以這個電影的脈絡就很清楚了,我不否認,電影里階級隱喻是存在的,不管從主角一家的環(huán)境處境,還是里面主人一家的優(yōu)越感。但是只從階級層面來解讀,動機和矛盾一定是不足的。

原主人——日本,主角一家——韓國原住民,主人一家——美國在韓勢力,管家夫妻——朝鮮,這就是這部劇中我認為動機和矛盾充分的脈絡,才能作為主角最后在餐會上殺掉男主人的真正動機和沖突來源。

近幾十年來,在美國的掌控下,韓國的經濟發(fā)展的很好,也是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官方的態(tài)度在之前也一直都是很親美。

但是終究這種“寄生蟲”的感覺是擺脫不掉的,這是扎在韓國人心中很深的一根刺,日據時代的悲劇他們無法改變,而活在當下,他們不得不無奈的去面對這個問題,什么樣的人會容忍別的國家一直主導自己的國防事務?

而且韓國是一個民族感比較強的國家,經常在各種渠道呼喊“大韓民國”。這也是一種受制于人,而產生的強烈反彈情緒。

我在韓國大田參觀美軍的軍事基地時,我就問韓國籍的領隊:“美國軍隊在這干什么?”

這位領隊是一位五十多歲的男性,裝著很開心的樣子用韓語大聲說:“他們是我們韓國的朋友,朋友呀!”

但是臉上那種極力掩蓋的尷尬和刺痛感,是沒有辦法藏得住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