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和貴子的愛
就像大海
寧靜卻洶涌澎湃
簡單卻一望無垠
1、愛,有它自己的聲音
茂和貴子是一對情侶,他們都是聾啞人。
其實,一直都很好奇,聽不見的人要如何聽見愛的蜜語,說不了話的人要如何傾訴甜言。但是漸漸地發現,太多的甜言蜜語并非出于愛,而是源于占有和得到,并且就像保羅·柯艾略所說:只有用心靈才能看得清事物的本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無法看見的。所以,言語不能幫助我們看清愛的真相,即便它們在很多時候能幫助我們表達愛,體現愛,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另外一個殘酷的事實——太多時候,我們的表達是有問題的,我們想要對方知道的和對方接受到的信息是不匹配的,而這只是單單從說好話的層面上講。
網上有數據說,男人一天要講七千個字,而女人一天要講兩萬個字。那就按照最低水平算好了,每個人一天都講七千個字,所以在這七千個字里面,有多少個字是好的呢?這些說出來的好字在我們摻雜各種情感的表達下,讓人聽來又有幾個字是好的呢?能讓對方感受到愛的呢?恐怕情況不容樂觀。
所以,我并不覺得,茂和貴子是有缺陷的人,他們其實在很多事情上都更有優勢。比如,用心去感受對方真正想說的,真正需要的,用更長情的陪伴取代逞一時口舌之快的拜拜。
茂在路邊撿到半塊滑水板,回家拼拼湊湊好,就和貴子一起扛著去了海邊,其間,有人對他們哈哈嘲笑,并且扔小石頭打鬧他們,但是他們的步伐并未因此而有所猶豫和放慢。
哪怕被扔小石頭,我也要跟你一致步伐,這不是在互訴衷腸嗎?
拼拼湊湊的滑水板不經用,一下子就壞了,于是茂想買好的滑水板,貴子就陪他買好的滑水板;茂的滑水板買貴了,茂和貴子也就面面相覷了一下,一會就相互重展笑顏。
沒有批評,沒有指責,沒有遺憾,只要你想這么做,那我就陪你,我們一起承擔結果,因為我愛你。
自從茂滑上了水,貴子就不停在后面給他整理衣裳。貴子從來沒有跟茂說,你自己應該要把衣服整理好,或者你再不整理好衣服,我就會……(確實對日本女人的溫柔是大寫的服氣)
愛,是不計較,如果你做得不夠好,那么還有我。
……
聾啞人也有愛,也在互相表達愛,因為愛,有它自己的聲音,可能不是通過耳朵聽到的,不是通過嘴巴說出來的,但一定是會讓心感受到的,一定是暖的。
2、愛,可以很像,也可以不像
如果你是一個聾啞人,你會找聾啞人做你另一半嗎?
茂帶著貴子第一次去參加滑水比賽的時候,因為雙雙都是聾啞人,所以聽不見裁判排賽叫號的聲音,最后錯失了比賽。
如果茂和貴子都去找了正常人作為自己的另一半,讓對方成為自己的耳朵和嘴巴,那么茂和貴子的生活都會容易很多,起碼在不給予特別幫助下,也能融入社會秩序和規則,不至于跟整個世界格格不入。(不要覺得聾啞人交友有障礙,每次茂在海邊等浪的時候,一個小姑娘常常借力氣小,讓茂剝桔子之名,親近茂,害茂和貴子之間產生嫌隙)
但是,跟大家一樣,真的更重要嗎?聽見大家說這,說那,真的更重要嗎?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正常、完整,真的更重要嗎?
坊間曾流傳著一句話:我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我也不愿坐在自行車后面笑。我覺得這是一句很蠢的話,為什么TA會認為物質是更難得到的東西?為什么TA會認為物質能給生命帶來最大的滿足?
莫非老師在講婚姻的時候曾提到,婚姻的動機,不能完全建立在“我缺什么,找人來補”的心態上,絕對不能拿赤字的戶頭走進婚姻。
莫非老師提出的觀點還挺引人思考的,她其實闡明了婚姻應當有的樣子:不是我能從你那里得到什么,而是我能給你什么,或者往極端了講,不管你要給我什么,我都要給你,并且給一輩子。
這樣的言論,或許跟時代潮流太大相徑庭,但我們無法否認,婚姻應當就是要舍己,因為愛本身就是犧牲。就像茂和貴子,茂需要一個耳朵,茂需要一個嘴巴,茂需要對這個世界的參與感,茂需要一個形同正常人的身份,但是茂卻作出了一個超乎常理的選擇,因為有更美好的東西在激發他。
我們不用硬生生地擠進別人的圈子,努力想要聽懂別人的生活,我們可以單獨坐在一起,你欣賞我贏來的獎杯,我迎著海風暢想下一次比賽的情形,用只有我們懂的語言親密著……
愛,真的是偉大的
愿意跟對方一起再造一個世界
愛,也真的是微小的
它偷偷地藏在每一個無聲無息的柔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