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走回家的途中,我是邊聽睿心冥想里面的“自我關懷”邊走的。
塞著耳塞,跟著語音提示進行三次深呼吸,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接著,語音提示說回憶一下對我們最重要的人,我腦海里出現的是,我的隊友,談戀愛時第一次擁吻的畫面,結婚時他臺上發言說不下去時我擁抱他的畫面。我的兒子,我們一家三口在海邊嬉戲,在床上打鬧。
還有我的爸爸,小時候每次生病,他都背著我去看病然后又背回來,我還能記得趴在他的肩膀上,聞著他身上的味道,那是一種汗水味夾雜著煙的味道,但我也覺得是好聞的。
那么我的媽媽,我的姐姐去哪里了呢?回想起的媽媽,是一天在田間地頭勞作的畫面,是炎炎夏日,我倆還在外面摘桑葉的畫面。我的姐姐離家很早,對于她,我想到的是她每次回來給我買糖,買衣服,我們倆依偎在奶奶旁邊笑。
回憶的思緒萬千,根據提示音說,想想自己很小的時候,我想到的是自己剛會走路時,在石壩里顫顫巍巍的前行的畫面。青少年時日上課認真聽講,下課抓緊時間跳繩等等。關于家的溫暖,我第一想到的是每天晚上晚飯后坐在奶奶大腿上,兩只小手被奶奶那布滿皺紋,瘦到只剩下骨頭的手包住,倍感溫暖。
我想到的是,我一直跟奶奶睡,小時候流尿太多,以至于奶奶的毯子被洗得都有很多洞洞了,可奶奶還是愿意我跟她睡。再后來快初中了,我跟爸爸說,奶奶身上有味道,我要自己睡,說了很久,爸爸才給我買了鋼絲床放在她們的床旁邊。
我需要關懷那時的自己,那個遠離媽媽溫暖被窩的自己。奶奶對我無私的愛固然好,可媽媽的缺失,還是多少對我有影響的。
這讓我想起,還在產房,兒子才生出來,哇哇哭完后,助產士抱著包裹著衣服的他放到我的胸前,兒子就已經知道要找奶吃了,不停的在舔著,而我側切的傷口還在縫合,忍著痛,我也一刻不動的看著他,那個紅紅的肉球。
可能是我自己沒有感受那么多媽媽的擁抱吧,對于兒子,我好像在彌補一樣。與其說是彌補兒子,其實是在彌補曾經小小的自己。我一直堅持兒子跟著我和隊友一起睡,從出生到現在,一直如此。每天下班回家也是先抱抱親親,這是一種聯接,一種親子關系的紐帶,同時也是在給親子銀行進行提前儲蓄。
回到家,我仿佛更能理解兒子了,那一刻我覺得他是曾經的自己,是我的延續,是我們祖先的延續。
慈心練習:愿我越來越平和,愿我越來越放松,愿我對生活多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