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每每提到死這個字的時候,每個人的心里應該都會瞬間變得沉重起來,與我而言,六月七月八月大概屬于一年之中最為沉重的日子,姨夫是在去年6月走的,奶奶是在去年7月離開的,姑姑是在今年的8月走的,而這個夏天,又聽聞幾個罹患癌癥的,曾經的一個老師直腸癌+宮頸癌,老公表姐的姑姑七月死于肺癌,表哥的姑父死于直腸癌,一個網友的姨媽死于膠質瘤癌,前同事的父親剛發現肺癌晚期,癌入骨髓,每天都是危險期……
記得大師李開復曾經寫過一篇向死而生的文章,大概記錄的就是他本人換了腫瘤,放化療,有感而發的。人,大概只有距離死亡很近的時候才能發現生活的美好,有句俗語叫好死不如賴活著。
? ? ? ?人,生來就是受苦的,一輩子都活在壓力之下,不同年紀面臨著不同等級的困難,就如奧特曼打小怪獸一般,每天都在升級。最近,一組名為“成年人的生活里沒有容易二字”躥紅了圍脖,其實不然,“不容易”會貫穿我們整個生命:幼時為了一顆糖果一根雪糕需要絞盡腦汁撒潑打滾撒嬌拍馬屁;學生時代為了成績需要廢寢忘食最后熬成個四眼;戀愛時期為了戀人需要迎合兩方的家長縮衣節食為了一頓燭光晚餐;工作后為了填飽肚子加班到天亮被領導罵的狗血噴頭;成家后為了生活放棄了詩和遠方而每日與柴米油鹽醬醋茶為伍;悄悄然,皺紋爬滿面龐,為了孩子和孩子的孩子放棄了退休后向往的旅游,每日只有傍晚時分的廣場舞才屬于自己……
? ? ? ?如果有機會,多想和彌留之際的那些人進行對話,他們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一剎那,究竟在想的什么呢?生前的債務或是存款,人脈或是子孫,從此與自己無關,那一刻,真的有人會放下么?可是不放下又能怎樣呢?人走了之后,塵歸塵土歸土,被迫放下,是無奈,也是解脫。
? ? ? ?頭條上的一篇凌晨四點的朋友圈是否值得炫耀的文章最近很多,生活在這個競爭壓力大的可以的時代,很多年輕白領選擇用透支健康的方式來維持生計,是迫不得已,也是無可奈何。人生何其短,有幾位不想趁著年輕,去看看那么大的世界,無奈房貸的壓力,養娃的資金哪里來出?社會的發展都是要先滿足物質生活,才能豐富精神世界,又何況是人的個體呢?
? ? ? ?如果今天就是我們活在這個世界的最后一天?那我們肯定會選擇最重要的事情先做,而最重要的事情肯定不是去工作,可能是去見哪個老朋友,和戀人去吃一頓大餐,去父母身邊陪伴他們最后一天……
? ? ? ?如果一個有思想的人成為了賺錢的機器,那該是一件何其可悲的一件事情,欲望是無止境的,做最好的自己并不是金錢就能成就的,犧牲了陪伴父母陪伴孩子陪伴家人的時間,不要因為工作冷漠了親情;雖然有句俗語叫貧賤夫妻百事哀,但是又有多少富豪想說我不是真的快樂,幸福的基礎絕對不是金錢。
? ? ? ? 希望我們都可以有向死而生的態度,把每天當成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度過,放下手機,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去看看世界,去陪伴父母和孩子,做有質量的工作,心態陽光,將一天無限延長,做一個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