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都比較忌諱談論死亡,而如果一個人開始思考生死這個問題,要么說明這個人眼光獨到,思想深遠,要么說明這個人已到知天命的年齡,再要么,是因為身邊已有親人不幸離世,親身經歷了生死的別離。
而我,屬于后者。2010年底,父親一直覺得后背痛,當時以為是風濕或關節(jié)炎,他自己也沒有太當會事。直到2011年清明節(jié)后痛得實在受不了,才在母親的催促下去了縣醫(yī)院檢查。檢查結果顯示肺部有陰影,初步診斷是肺結核,醫(yī)生建議去武漢結核醫(yī)院做進一步檢查,然而父親執(zhí)意就在當?shù)刂委煛D昧艘恍┧幋蛄艘欢螘r間的點滴雖然好了一些,但治療一停又痛得直不起腰。這樣在家里延誤了快一個月才去武漢檢查,在結核醫(yī)院檢查的結果跟家里差不多,醫(yī)生判斷是肺結核。
當時大家都比較樂觀,因為肺結核并不難治。但治療了一段時間,父親的疼痛一點沒有減輕,這時我們才覺得父親的病沒有那么簡單。2011年6月份,父親轉院到了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經過各種檢查最終確診得了肺癌,而且是晚期。得知這一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我們全家人都不敢相信這個事實。父親才64歲啊,一輩子操勞都沒有好好享受過。眼看著我們兄弟兩個都結婚成家各自又有了小孩,他才稍微歇了口氣,怎么就........?命運太不公平了!
是繼續(xù)在武漢做放療,還是回家進行中醫(yī)的保守治療?我們選擇了前者,隨之而來的是生活節(jié)奏和重心全部打亂了。原本兒子在老家上幼兒園,由父母接送和照看,我們夫妻兩個遠在廣東上班。由于母親要陪父親去武漢治病,兒子便沒有人照顧了。丈母娘體弱多病,在妻子二姐家生活,還要照顧她們一家四口,也是有心無力了,最后我們只能把兒子接到廣東上學。一邊上班一邊帶小孩,每天像打沖鋒一樣,時間卻還是感覺不夠用。
而父親接下來的治療之路也更加痛苦,每天吃藥、打針,隔幾天做一次放療,身體的病痛可以通過藥物緩解,但心里所承受的壓力無法消除,對于我們家來說,那是段暗無天日的日子。后來母親跟我講,病情確診前要做穿刺,父親臉朝下趴在冰冷的臺面上,由于不打麻藥,當針刺進他的背部時,痛得他把牙都磕掉了一顆。能把牙都磕碎,我至今都無法想像那是怎樣的一種疼痛。
到了7月,父親已經做了一個月的放療,醫(yī)院讓他先回家休養(yǎng)一段時間,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接著再做第二次。我請假從廣東趕回武漢去接父親回家。還記得那個夏天的中午,我在腫瘤醫(yī)院的外面遠遠就看見了父親,幾個月未見,他瘦了好多,而他也看到了我,由母親陪著,急切地向馬路對面的我招手。而這一幕,深深刻在我的記憶里,一直無法忘記。
從武漢坐了3個多小時的車回到家里,晚上我炒了幾個菜,打了一個西紅柿蛋湯。還記得當時父親喝完湯,感慨地說:“還是家里的菜好吃啊。”現(xiàn)在回想起來,父親當時是多么留戀生活啊,只是一碗再平常不過的湯,他都覺得滿足。回來后我四處打聽,聽別人講我們當?shù)匾粋€老中醫(yī)挺有名的,在家的那些天,我又陪著父親去那里抓了好幾副中藥。老中醫(yī)還開了一個偏方,是把干蜈蚣跟雞蛋一起煎著吃。看著就有些嚇人的蜈蚣,還要把它吃掉,如果不是得了這種病,這輩子誰都不想去嘗試。假期結束了,我要繼續(xù)回廣東上班了。然而,誰也想不到,這竟是我跟父親的最后一別。
2011年農歷9月27日凌晨,我接到了弟弟的電話,說父親剛剛去世了。我在電話中慌亂地回答著,不停地說:“我現(xiàn)在就趕回來,現(xiàn)在就趕回來!”天沒有亮我們一家三口就往老家趕,到家時,已是第二天凌晨。一進門,父親已身蓋白布安靜地躺在客廳,我跪在父親旁邊,嚎啕大哭,可是,他再也聽不到了。
聽母親講,父親到了病情后期,由于癌細胞擴散,雙腿已經完全沒有了知覺,就跟癱瘓了一樣,整天就只能躺在床上,連翻身都要母親幫忙。而且由于癌細胞的侵蝕,父親渾身上下都痛得難受,剛開始他還口服一些止痛片,后來口服的不管用了,母親就按醫(yī)生教的,學著給父親打止痛針。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至親遭受病痛的折磨,卻無能為力,母親的訴說讓我無以應對。
父親離世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天天晚上失眠。自己沒能陪伴他渡過人生的最后時光,沒能送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我的內心充滿了內疚和負罪感,也深深體會了“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的真正含義。同時,父親的離世也讓我對人生產生了懷疑:人活著是為了什么?在這以前,我只知道有“死亡”這個詞,卻從未仔細想過它到底意味著什么。現(xiàn)在我雖然明白了,卻發(fā)現(xiàn)它又是那么地殘忍,可以瞬間奪走人的一切。我們平日里所追求的、所在意的、所排斥的、所憎恨的,隨著生命的消逝,最后不都灰飛煙滅了嗎?那我們還這么努力地拼著、掙扎著到底是為了什么?
時間是一把溫柔的手,能漸漸撫平我們心頭的傷痛,而平靜下來的我,也在摸索中逐漸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地球上的生物都有其生命的周期,只是時間的長短不同而已,人也逃脫不了這個宿命。父母將我們帶到這個世界,這是一種機緣巧合,也是生命的一種延續(xù)。每個人來到世間,冥冥之中都有他的使命,盡可能地發(fā)揮所長,找到自己的使命,為這個世界留下一點什么,才能不枉活這一生。既然結局早已注定,我們不能改變,那就好好把握生命的過程吧,把每一天都當作是人生的最后一天,全力以赴地,認真地過好每一天!
#6094-阿東-三悟久子#橙子學院碼字島第5篇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