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大學里誘惑太多,每件活動每件事情都在牽扯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發現自己的時間完全不夠用,沒有辦法把它用在最恰當的途徑
→在自己剛想努力的時候,這些事情都來干擾
回答:在你沒有能力同時做幾件事的時候,別貪心,少做一件事。
記住:少就是多
? ? ? ? ? ? ? ? ? ? ? ? ? ? ? ? ? ? 大學里還有很多碎片時間,看似飽滿的大學時間安排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放大你的時間安排,到處有碎片
? ? ? ? ? ? ? ? ? ? ? ? ? ? ?→發現:有大把的碎片時間
? ? ? ? ? ? ? ? ? ? ? ? ? ? ?→問題來了,五分鐘可以做什么?
如果碎片時間沒有安排,那只能是浪費。
如果一個人的碎片時間沒有選擇,那最可能的選擇就是選擇浪費。
一個人之所以感到幸福,往往不是因為他有錢,而是他有很多的選擇權。
時間要想能讓你覺得有價值,不是因為你一直在做一件事,而是因為同樣的時間,你可以選擇做很多不同的事情,如果沒有選擇,那就是悲哀。
現在這個世界,如果你的碎片時間沒有選擇,就會有無數的人想占滿你的碎片時間(微信,微博,各種app)→所有的碎片時間都變成: ? ?玩手機
從三五分鐘→碎片時間→從大段時間抽出碎片時間→整個大段時間都在 玩手機
找同學做頭腦風暴:五分鐘可以做什么?
背單詞、給父母打電話、做眼保健操、、、可以做的非常多。
僅僅找到一個時間可以干嘛是遠遠不夠的
要意識到,在不同的場合,五分鐘時間,往往有一個最合理的用途,而每個人又有所不同。
一項新的能力,利用碎片的時間,完成大塊的工作。
比如:寫論文,如果你沒有靈感、素材、提綱。
給你大塊的時間,你就能夠馬上高效率的開始嗎?
×真相不是這樣的——老師的經驗:人的大腦一天內會有500個想法,走在馬路上,一分鐘有一個靈感是很正常的,一旦有了一個靈感,要求自己把它記下來,找一個五分鐘的時間,評估構思,判斷:這個靈感能不能變成一個完整有趣的idea,如果可以:趕緊找三分鐘時間記錄下來,記錄多了,找一個完整的15分鐘時間,寫成提綱。有了提綱,不需要馬上去寫,把他放一放,再找一個碎片時間,重新完善:可能有新的靈感,新的想法,新的素材。
——更加完善,積累足夠,找一個60分鐘時間,把自己關起來,高效率的寫論文。
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大塊工作背后的秘密→充分利用所有的碎片時間。
也就明白了:大學里大量的碎片時間,可以用來構思社團營銷方案,下一節課要交的課堂答辯ppt
這七節小微課,也是大叔利用碎片時間做構思、寫提綱,最后花一天時間,一氣呵成完成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