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當的選擇是吃還是不吃,吃,可能會對不起上帝,不吃,可能就沒了老婆
最后,老婆贏了上帝
人生總是會遭遇很多二選一的時刻
大多數情況下,遭遇二選一時所做的選擇無非是A還是B、做還是不做、前進還是后退這三種
如此簡單的選擇卻難倒了很多人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欲望的無止境
因為想要A但又舍棄不下B、因為想做但又害怕承擔相應的損失、因為想前進但又害怕前路更難
如此,事情就開始變得異常復雜
試想如果選項直接變成生還是死,并且沒有任何其他的附加屬性的話
選擇好像變得簡單了起來
隨著時間推移和年齡的增加
我們會發現人生當中的每一個選擇都開始變得異常艱難
0歲的時候,要選擇憋著還是拉,結果是我們選擇了放任,這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后果是惡臭彌漫以及毫無尊嚴地讓人捂著鼻子把自己翻來翻去
10歲的時候,要選擇粗去玩還是回家寫作業,結果是我們選擇了粗去玩,這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后果是回家一頓毒打
18歲的時候,要選擇好好學習還是她,結果是我們選擇了她,這不知道是不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但是后果是搞不好我一輩子都只能是個學渣
28歲的時候,要選擇結還是不結,生還是不生,結果是我們選擇了不結不生,這同樣不知道是不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但是后果很可能是我再也沒有了結和生的機會
38歲的時候,要選擇繼續茍且還是從頭再來,結果是我們選擇了從頭再來,這個選擇應該沒錯,但是后果是我輸了一切
之后的48、58、68、78,很可能我已經再沒有了選擇的權利。
看,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做選擇異常艱難,選擇后的代價也越來越巨大了呢
假設時間往回退,在每一個時間節點里,我都選擇自律和保險。
那么結果呢?
憋著、回家寫作業、好好學習、結婚生子、繼續茍且
我成為了一個成功的、人人稱道的、合理合規的 ?平庸的人
這樣好嗎?可能真的挺好的
但是我們繼續想,在人生的每一個時間節點,就算我每次都精準地做出不算對,但也絕對算不上錯的選擇,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個平庸
這是個多么讓人沮喪的結論啊
但是我們還得繼續選擇下去,不管結果怎么樣,都要承受代價
想清楚了這一點,我們變得更不愛選擇了
人生的選擇無非就是兩個:
你想過得苦一點和你想過得更苦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