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時常聽媽媽說自己不會縫紉,用粵語說就是‘’十指孖埋‘’,沒有過人的繡工,也不會縫制衣服。在物質缺乏的年代,如果有這樣的技能,別說養家糊口沒問題,就是自家孩子,也能常常得到不同風格的裝扮了。
但說是如此,我印象中家里用的枕頭套,袖套,各種套,還有我們衣物長短修改,縫紐扣,補丁等,都是媽媽那雙厚實的手完成的,她還擁有自己的縫紉機,她所遺憾的只是自己不會縫制和手織衣物罷了。
雖然她有這樣的遺憾,卻并沒有逼迫我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習這個技能,所以,我的縫補功夫也是一直不好,直到某年暑期工,我居然邂逅了一份縫補的工作,給一些流水生產的衣服繡上珠花,那珠花還是一顆顆珠子通過一條直接扭擺出來的。我笨手笨腳地開始學習縫補知識,十個手指都被針扎過無數次后,卻學會了一套基本功夫。
而編織方面,因為沒有得到什么指點,頂多去到能織一條針法密密麻麻而不是疏落有致的小圍巾,最后‘’得益的‘’也不是我那時的小男友,而是不具備抗拒能力的小表弟。
或許是受到媽媽的感染,成年后的我逐漸喜歡各種手工制作。因為喜歡,很多東西便無師自通啦,更何況身處網絡年代,還有四面八方的訊息做引導呢,像串珠首飾,不織布畫,布藝小家具等,但是那個時候我并不知道,除了縫紉技能,原來還可以增加畫畫元素,后來即便知道了許多手繪生活用品,總覺得自己是不會畫的,也就提不起興趣來做了。
自從喜歡上畫畫后,覺得自己又幸福了許多,一向喜愛手工的自己,很多時候偶爾的想法也能通過畫畫實現出來,拿起畫筆,便會不由自主地想著如何在不同的畫材上表現出來。
最近畫過竹子皮,也試著在水里畫畫,又開始搗鼓布料,畫了雙鞋子送給媽媽,樂得老媽海馬都不管了,頂著狂風取走了鞋。至于閑置的各種碎布料,畫完了,還可以給娃縫制簫袋,可以做成功夫茶杯套,或者塤袋,自己看著美美噠。
在不同的布料上畫畫確實比在畫紙上難很多,筆觸控制,顏色滲透效果,比例等等統統是學問,但是我這游走在藝術海洋邊緣的小魚,仍舊是樂此不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