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淵死前,他的養(yǎng)子劉曜已經(jīng)開始嶄露頭角。他率軍攻克了長安,俘虜了晉愍帝,西晉就此滅亡,聲望達到頂峰。但此時的前趙和被它消滅的西晉一樣,已經(jīng)開始走向了衰落。
首先是皇帝劉聰生性殘暴,對兄長無情誅殺,對境內(nèi)的漢人百姓實行“清剿”行動,被殺害的無辜百姓達上萬人,導致境內(nèi)的漢人勞動力不足千人,國力嚴重衰退。劉聰死后,兒子劉粲繼位,他貪圖享受大興土木,百姓苦不堪言,為了修建宮殿,把邊境的防線都拆了換成錢。接著又爆發(fā)靳準篡位殺死皇帝的事件,朝廷大亂,劉曜和石勒帶兵平叛,最后誅殺了靳準全族。
平叛后劉曜在長安稱帝,是為漢昭文帝。但此時前漢的領(lǐng)地與劉淵時期比起來,已經(jīng)“縮水”了很多。而劉曜和大將軍石勒也已經(jīng)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但是劉曜想穩(wěn)住石勒,以便騰出手來對付周圍的敵對勢力,所以不敢同石勒翻臉,還加封石勒為趙王。
前趙用于防范其他少數(shù)民族入侵的防線,早已經(jīng)拆的拆,毀的毀,殘破不堪。只剩下了每隔十幾米的一個崗亭。而且此時的崗亭上,根本就沒有人值班,因此,周圍的少數(shù)民族國家就經(jīng)常騷擾前趙邊境。
劉曜大舉用兵征服了巴、氐、羌等族叛亂,但是兼并易而堅凝難,他始終沒有一套成型的政治措施,特別是勝利之后,開始大修土木,大臣的勸諫也聽不進去了,前趙的國力終于被耗盡了。
在劉曜被周邊的敵人打得焦頭爛額的時候,石勒可沒閑著,一直在攻城略地營造自己的勢力,終于覺得翅膀硬了,就脫離前趙,自稱大單于、趙王,史稱后趙。
前趙和后趙誰都不是省油的燈!就開始打啊,打啊,經(jīng)年累月打下去,戰(zhàn)爭就在洛陽和洛陽周邊反復展開。公元328年,劉曜渡過黃河,然后東進,他想用大水灌城,逼迫石生投降。但石生堅守城池,劉曜無可奈何。石勒感覺不妙,即親率大軍前往洛陽。
劉曜驕傲輕敵,這時候還在飲酒,聽說兩軍打起來了,才搖搖晃晃披掛上陣。而后趙軍隊已經(jīng)發(fā)動了總攻,前趙軍隊立腳未穩(wěn),即被擊潰,軍卒驚慌,爭相逃命,劉曜也當了俘虜。至此,石勒終于在洛陽打敗前趙軍隊,斬殺劉曜軍卒5萬余人。
看看,動輒就殺5萬余人!史料公布這些數(shù)字時,往往不動聲色,沒有半點感情流露,其實那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一分鐘前活蹦亂跳,一分鐘后血肉橫飛,倒斃在洛陽的土地上。
前趙滅亡了西晉,然而他們并沒有吸取西晉滅亡的教訓,還走上了一條和西晉一樣的不歸路,殘暴、多疑、荒淫、貪腐、作亂、滅亡。前趙、后趙的洛陽之戰(zhàn),以后趙的勝利、前趙的滅亡而告終。這正是:前趙后趙雖難分,相互殘殺才是真;可憐古都成刑場,鮮血濺紅洛陽春。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