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那些想幫助你的人一些機會,
給他們留扇進入你世界的門。
——題記
那天和??大哥聊天,他產生了對于?怕麻煩別人?這種心理的一種小焦慮。
以下為我?guī)退龅姆治觥?/p>
綱要
對話實錄
??大哥 ,跟你老實說吧 ,以前我奶奶和你是一樣的,怕麻煩別人,不沾別人的東西,從來不要人家的東西。鄰居給了她花卷,她第二天一定親自蒸包子給鄰居幾個,還美言這叫禮尚往來。這是一種內心的機制,沒有任何好或者不好。
有一部分人就是這樣的。所以首先你不要對?害怕麻煩別人?這件事本身產生焦慮,就當它是個人特點而已。
其次,從混社會(人際交往)角度講。在別人眼中,會覺得這個?怕麻煩別人?的人,怎么這么慎重小心,戒備?會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不容易馬上形成親密關系,會給人一種隔閡的感覺。所以常說給那些想幫助你的人一些機會,因為你拒絕了別人提供的幫助,實際上對對方關上了一道交友之門,這可能是對方在尋求和你做朋友,但是你卻關上了這道門,相當于拒絕了對方的“交友申請”~
但是這仍然不妨礙你和別人成為普通朋友,有忙還是會相互幫助的。僅僅是一開始走得不近,可能慢慢接觸多了,了解多了,會走近一些。
造成這個事情的原因是,你的潛意識告訴你別人想和我交朋友是想圖我點什么。說白了就是一種用利益交換的思維模式來交朋友。所以如果今天“麻煩”了對方,就屬于欠對方東西了,以后還得老想著還。
而實際上,對方的確可能有利相圖,但這種“利“不是商業(yè)的那種利益。而是一種需要(want,need),比如說想和某個人去聊聊天,想找到一個有共同愛好的朋友,或者覺得你視頻剪輯很牛逼,以后可能會和你一起合作。
最重要的一點是:對方根本不需要你馬上立刻立即回報。對方真正需要的是在 ta 有需要的時候,你來幫助了就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互動,完全不是一個饅頭換一個花卷的概念,不是那種貨幣式的等價交換。而是一種需求交換。不是說他幫你一次,你就要立刻馬上立即幫他一次。
所以交朋友其實是一件特別特別簡單的事情,在對方需要的時候幫幫忙,在你需要的時候叫對方來幫幫忙。
另外從積極角度思考,你的這種不想麻煩別人會給自己帶來一個優(yōu)勢:很強的自理能力,自立能力。凡事都想一個人做。我奶奶就是這樣,軍隊炊事班班長,特別能干,努力勤奮,也聰明機靈,年年受到領導好評。
但我希望同樣你要認識到,這種?怕麻煩別人?的認知(所有的認知都是可以改變的,所以有認知心理學派,他們就主張能通過改變認知讓人生活得更好)對于人際交往方面是不太健康的。容易產生隔閡,不容易帶來親密關系。
再來拿我自己做例子。我大學跟你一樣有這樣的問題,而且社交恐懼癥方面比你還嚴重的多得多。這個大裴可以作證,瑞大哥也可以作證。見到女孩就話都不會說,害怕與人接觸,這都是當時的毛病。大裴在人際交往方面交了我很多,很能開導我,也很有耐心。后來我有在中傳心理咨詢中心咨詢了四年,也有很大幫助。現(xiàn)在交朋友,親密關系,一點問題都沒有了,特別放松,特別享受。
我用這個例子是想說,你看當年比你慫那么多的人都能慢慢轉變變好,你那么聰明,肯定沒問題。關鍵就取決于你想不想去改變一些現(xiàn)有的個人特點,來生活的更舒服和快樂,以及自我覺察(self awareness)能力能不能對自己的特點有更多的理解。
最后補充一句,以上這些,僅做參考,別有壓力~最重要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成為自己喜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