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躍生命線》這部劇,從未開播前的期待,到播出后的驚艷,再到劇集中段趨于平緩,現在,臨近結局,催淚傷感。整部劇,沒有大起大落,沒有太過刻意地戲劇沖突。
可能不會太急切想追看,卻可以慢慢欣賞。看過之后,去體會平平淡淡才是真。它作為一部救護職業劇,表現的遠遠不只職業,而是生活。
這才是我們一直以來期待著的港劇,老TVB的味道。套路可以有,但最重要的是自然、舒服、不刻意。
總的來說,《跳躍生命線》是一部劇本扎實,用平緩、自然、耐心地手法來感動人的電視劇,也是一部細節豐富、貼近現實的電視劇。
有一個感動位,是何廣沛飾演的楞頭青救護員小杰訓練摔倒的時候,同學一左一右上來扶他,然后一大幫同學一起涌過來。肩膀搭肩膀,一起走。一下子,莫名的感動,眼眶濕潤。
奇怪,這種兄弟相互扶持,明明已經是看了無數次的套路,該當免疫了。而且我一向對這種勵志戲碼并不感冒,到底為什么它還會一下子擊中我的心?
我想這就是各方面都配合得太好了吧,劇本、導演、演員完美的融合到一起,用細膩的手法,平靜的語調,講一些感人的故事。用最不為人察覺的方式,牢牢拴住觀眾的心。
第六集有一段雄姐和小杰在陽臺對話的鏡頭我很喜歡。由于是教官視角,一大段對話鏡頭都是從背后切的。月光下兩人的背影顯得孤獨而神秘,然后再緩緩切到正面敘述。就這么從容地講一段故事,不自覺就被感動到了。
這種偏藝術化的拍攝手法在電視劇里并不常見,畢竟電視劇更需要主人公的大頭或者激烈的沖突來吸睛。這樣的處理,會無形中使故事變得平淡、自然,像緩緩流淌的河。
類似的處理在《跳躍生命線》中還有很多。平淡并不是平庸,也絕不缺乏張力。從平淡中,引出人間至理,少了說教味,多了人情味,更入心。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每集結尾處唯美的獨白,是畫龍點睛之筆。既涵蓋貫通全集內容,又升華到更高境界。我比較喜歡第5集和第12集的獨白。
第5集
“不是所有的道歉都能換來一句原諒”,城市全景鏡頭加臺風背景,營造出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
意外已經發生,大錯已經鑄成,再多的悔恨也已無法挽回。電視劇對意外的處理往往不是充滿愛的大團圓,就是激烈的爭吵和爆發;而現實,沒那么多戲劇化。傷痛往往都藏在心里,隱而不發。
所以,這也是我喜歡這部劇的另一個原因——現實,貼近生活。
更難得的是,對一部以救護為題材的電視劇來說,不只看到了意外和災難,還能把眼光聚焦災難背后。
不要醉駕,不要冒險,不要枉顧人身安全。這些看起來像口號的東西因故事而鮮活。
一念之差,害的就是一個幸福的家庭。危險看似離我們很遠,其實又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
第12集
“人是不是要等到臨死那刻,才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一件舊物?一塊番薯?亦或只是一個簡單的笑容?”
一個女人,恨自己的老公,恨不得他死了才好。但當看到老公的尸體時,還是忍不住哭泣,忍不住埋怨,你為什么不找我求救。
孤獨的小男孩,善良的小女孩,當她為他打起傘的那一刻,當她背起他的那一刻,也許早已注定二人一生割舍不開的緣分。
所有的趣味、悲哀,開心和不開心,都在訴說著生活,平淡而美好的生活。
說說監制
監制方駿釗是近年TVB崛起的新力量之一,《跳躍生命線》保持了他一貫的穩定水準。從《一屋老友記》、《降魔的》,到《跳躍生命線》,他擅長的一直就是溫馨感人的輕喜劇,這在近年港劇中是不太多見的。
無論是妖魔鬼怪還是職業劇,都是外殼而已,最根本的還是人情。親情也好,朋友情也好,愛情也好,都處理得自然細膩不用力,所以看起來舒服。
而《跳躍生命線》比他之前兩部作品框架更大,劇情多線發展,更考功力。他也沒讓我們失望,的確駕馭得更好。
說說編劇
《跳躍生命線》的編審是冼翠貞。冼翠貞這個名字對老TVB迷來說可能有點眼熟,它常常出現在90年代TVB劇集的片頭上。
這些年,冼翠貞大多扎根在情景劇當中,著名的愛回家系列就是她的作品。這次再次出現在常規劇里,確實展現出過人的功力。
那些或幽默、或感人的小細節,那些很微妙的小情緒,真實到位,且貼近人心。
要夸一夸編劇連專業方面的細節也照顧到了。比如救護員跟上司告別不是說“goodbye”,而是說“goodday”。因為救護這個職業的特殊性,說再見不吉利。這既是反映現實,也是從細節上強調救護職業的特殊性。
說說演員
因為支線多,《跳躍生命線》里,不少TVB金牌綠葉都得到了足夠的表現機會,讓我們再次見識到了TVB真正的寶藏。飾演奶奶的羅蘭,飾演裘叔的李成昌,飾演仁哥的韋家雄,飾演天哥的李霖恩,飾演呂劍雄的張彥博,飾演小杰母親的謝雪心等等。
而主演方面,我認為馬德鐘這次奉獻了從業以來的最好表現。說貢獻了一次神級表演都不為過,當得起年輕演員們叫他“馬神”。
印象中的馬德鐘年輕時演得大多是壞蛋配角,后來走得基本上是型男路線。以前不流行型男,流行的都是師奶殺手,后來流行口味變了,飛虎才那么火。
但不管紅不紅,在表演方面,此前僅僅可說不錯。除了動作戲,馬德鐘的情感戲表現一直較粗線條。可能九十年代好演員太多,對比之下比較吃虧,可能是從前的劇難以發揮特點,也可能是大器晚成。
總之,在《跳躍生命線》里,馬德鐘的表演完全到了另一層次,感情戲含蓄細膩,且感染力十足。
年輕演員們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
劉佩玥外形可愛,從早期的《實習天使》、《eu超時任務》里客串稍顯青澀,到《城寨英雄》、《四個女仔三個Bar》、《一屋老友記》、《降魔的》等,角色戲份漸多,表現力也在穩步成長。《跳躍生命線》里已相當成熟,尤其是喜劇方面,可以看出潛力。
羅天宇和陳瀅把一對兒青梅竹馬的戀人演得很活,自然、生動、有趣。
《跳躍生命線》有趣的地方很多,但不是刻意地瘙癢,更多是會心一笑,余韻久久;感人的地方也很多,但不是蓄意催淚,只不過拿事實來震撼人心。
有人說煽情,有人說感動,有人說職業快節奏,有人說家長里短。其實,《跳躍生命線》只不過是如實地呈現出了生命最本真的樣子。
哭也好,笑也好;苦也罷,樂也罷。生命本就是酸甜苦辣俱全的。
中段,劇情顯得平淡了些。但卻感覺到,平淡下的波瀾暗涌,在為結局的爆發積蓄力量。
在這樣的平淡里,我也看到了人生的映照。生活最本真的面貌不就這樣平淡嗎?而平淡中,又潛藏著無比驚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