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寫在之前:又一次參加關于思維方式和方法論的培訓(一直覺得我們的教育了太多確定性的知識,但是對于方法論方面的教育幾乎沒有),之前基本是時間一長,就都全還給老師了,所以及時記錄下當下的所感所想。
感受一:第一次完成街頭調研
? ? 其實課程的重點不在于怎么去做調研,但是給我最深的感受還是在于街頭調研(好像和課程的目的有些歪了:-)。從來沒想過自己會走上街頭去面對陌生人調研,并且居然還成功了。表明來意以后,被拒絕是大概率的事情,被人拒絕總是讓人沮喪的事情,別管他,繼續下一個就好了,總會找到有人愿意配合的。經歷過,下次就不犯怵了。
感受二:談話需要深入到背后的原因
? ? 對于訪談這個環節,有個很深的體會,就是往往我們的問題停留在了表象,而無法深入。第一天的訪談我們認為是由于對象配合意愿差導致無法深入,第二天的訪談換了極其配合的對象,還是沒有深入。如何進行有效的提問,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可以通過少進行腦補,多問一些為什么,制定談話線索,對抽象回答尋求進一步具體的描述,同理心等方法讓談話更加深入。
? ? 對于工作:之前由于工作的原因比較多的會和外面的企業進行交流,有一個體會,兩個人同時去交流,感覺其他人會探索背后的動機和原因。今天算是找到了一些辦法。
? ?對于生活: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覺得另一半做的一件事情不可理解,對自己照成傷害,但是想想背后的動機和原因,往往會找到答案。
? 課堂記錄:手機的消費觀,用一條線串起來會比較容易抓住一條主線,不容易遺漏。
感受三:這是一種普適性的方法論
? ?凡是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問題,都可以用這套理論來尋找解決辦法。通過對問題當事人訪談,了解背后的動機,進而推倒出需求,進一步尋找解決方案。老師舉了一個女朋友過生日送什么的例子,通過這種方法也開拓思路,找到了好的解決方案。工作生活中方方面面都能用上,人有思維慣性,比較不容易改變,只有找到更多的實踐機會,才能更容易掌握。不妨不要局限在產品設計上,各種事情上都可以套用一下。
感受四:需求和解決方案
? 通過訪談提煉出需求,往往很容易帶出解決方案,而不是需求。解決方案帶來的可能是小改進,而真正觸及需求出來的解決方案才更打動人。注意辨識解決方案和需求的關系。
培訓還在繼續,待補充。。。。
我是不是能用設計思考的方法,解決一下怎么給寶寶過生日這個問題,為寶寶將要渡過的第一個生日準備準備。:)
附錄:
關于設計思考宏觀的介紹
http://www.chuangxinieg.com/jishuchuangxin/shejisika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