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年4月14日那天是周四,距離我的預產期還有19天。早晨開完會找兩位大Boss報告,打算下周一就開始歇產假了。但是,中午吃過飯打算回辦公室的時候,我毫無征兆的就跪在了伙房的走廊上,沒有磕絆。那時我已是170+的龐然大物,左膝蓋磨皮,微出血,右膝蓋一片淤青,雖然肚子沒感覺異樣,但我還是跟主任溝通,交接好工作,搬走自己的東西——一摞書,回家了。
回家等待的日子里,晨昏顛倒。由于夜醒次數多,白天無限度的補覺,白天的不節制,又造成晚上的失眠。惡性循環。直到——
1死去
5月3號,寶爸回老家有事,我獨自在家,聽蔣勛講《紅樓夢》。晚上7點鐘,發現見紅了。我運用自書上、網絡、親朋、好友那里得來的經驗,知道自己快生了。淡定的給寶爸打了電話,腦補的場面是他特別激動,飛快開車載我去醫院。然而,事實證明,我想多了,體育老師的肚里能撐船。
因為血量不多,我也沒感覺到疼,每臨大事有靜氣。我利用獨自在家等待的時間,給自己煮了帶雞蛋的面條,吃完飯,收拾好東西,又把給寶買好的奶瓶給煮好了。寶爸到了9點多才到,我沒有埋怨。帶著寶奶奶,我們三個人一起去醫院。
護士檢查并沒有開骨縫,問我要不要辦理住院。我說不先辦,于是就回家睡覺了。夜里11點,疼醒,疼痛開始持續,我把酣睡的寶爸搖醒,他問我要不要去醫院,我說這個疼痛程度應該還不是要生的節奏,再等等吧。于是,他繼續睡,我迷迷糊糊,疼痛使我不能睡著。挨到早晨4點半,我起來,吃點飯去醫院,護士檢查已經開到4個骨縫了。此時痛感大約相當于3倍姨媽痛,我并沒有哼哼一聲。
盡管兩次內檢護士都說我的條件不大好,加上從我的外觀看,孩子不小,應該不好生,我自己也強烈的預感,我肯定生不下來。但是,胎位正,無臍帶繞頸,寶的胎心各方面都比較好,我就這么連試都不試就剖腹產嗎,生孩子不是女人的天賦嗎,我咬咬牙,試試吧。
可開了4個骨縫以后,往后就不怎么開了。上午11點了,困倦開始來,有一陣子我甚至也睡著了一會,疼痛開始難忍,我央求護士來給我看開幾個骨縫,她說,你都還能睡著,說明疼的還不夠,肯定還沒開全,檢查大約5、6個了。到了2點左右給我打了催生針,一會開全了骨縫,讓我開始用勁,但是不管我怎么用勁,寶都絲毫沒有要動的跡象,而此時我歷經15個小時的折磨,已經疲憊疼痛的快要昏死過去。大夫說沒希望了,不如剖。寶爸不同意,之前,大家都給他灌輸的思想就是醫生為了各種目的都想讓剖,你一定要堅持,況且骨縫已經開全了,再遭第二遍罪實在是太不值得了,仿佛我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但其實我自己知道,再不剖我就要死去了,因為我真的沒有力氣了,沉默了一天多的我開始大喊大叫,我要剖,為了證明真心,我把頭一次次撞向床欄。
我沒瘋,我只是太疼了,太累了。
人生的路上總會面臨各種困難,沒有人是被第一個困難擊敗的,怕的是這種如宮縮般持續望不到頭的一個接一個的困境,不管你怎么掙扎,TA紋絲不動。
2活來
當終于決定要剖,我開始放松起來,我什么都不想了,宛若烈士要去就義——快給我一刀吧,不管是剖肚子,還是剖頭顱。
我被大夫拿著手按上手印,推進了手術室。在后背上給我打麻藥的大夫說,太胖了,不好扎針。我閉著眼睛,在宮縮的強大疼痛下,忍不住顫抖,一顫抖就更不好扎針,這樣又持續了幾分鐘。終于針扎進去了,疼痛開始減輕,我的思想開始開溜,最先想到的是自卑,拷問自己,為什么人家都能生下來我卻這么沒用。大夫們在病房里討論家長里短,有個大夫問我,知不知道是男孩還是女孩,我說不知道,他打趣說,生個女孩人家給啥就吃啥,生個男孩想吃啥吃啥。我的肚皮在玩笑中被霍開,一聲響亮啼哭,我問大夫:男孩女孩?大夫說:男孩,這回想吃啥就吃啥了。我哭笑不得,孩子一稱,9斤8兩。早知道這么大,誰還受開骨縫的罪。后來許同學安慰我說,罪不是白受的,陣痛對孩子是有益的,這是后話。
孩子被抱給家里人,我被推進病房。我用盡最后一點力氣,讓寶爸拍張照片,看了一眼,又紅又黑,我的小怪物就長這個樣子,更奇特的是他出生之后很長時間都是只睜右眼,我一開始還略微擔心,后來實在熬不住了,徹底昏睡。
不知道古代有多少婦女是死于難產,如果不是仰仗于現代醫術,我也就這么捐軀了,生孩子,真的是一件生死攸關的大事兒。
等我終于睡醒了睜開眼,看到寶躺在他的小床上,醫院的小床顯然已經難以讓這個接近十斤的大嬰兒施展,他有時會把胳膊伸到床外。我讓抱過來,躺在我身邊讓我看看。看到他,陌生的臉,并沒有傳說中汩汩流淌的母愛漫延,也沒有乳汁。
愛的發生必然是來自于相處,慢慢的我開始接受他是我孩子的事實,也開始學著扮演一個母親的角色。
如果生活也可以運用電影里的蒙太奇手法,彼時,我最想回自己幼小的時候,看看母親是怎么樣一點點把我撫養長大。這種想法,讓我想起自己從前做過的讓母親生氣的事情,內疚使我淚流滿面。
孩子的到來,我成了一個媽媽。孩子的成長,是一種無言的提醒,這份提醒使得我開始更認真、謹慎的對待時間的流逝,使我更關懷長輩的年齡,珍惜親人,珍惜老天留給我們的團聚的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