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理想,每個人都有,或者曾經有過。不管你是七歲,十七歲,二十七歲,還是七十七歲。又或是你活到一百零七歲,理想總會藏于你的腦海,你的內心。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過上理想的生活,可是現在是個令人悲催,讓人害怕的時代。伴隨你左右的或許更多的是沮喪和不滿。對自己的無能沮喪,對自己的無奈沮喪,對社會的現實不滿,對社會的變態不滿。
很多人都認為理想是不可實現的,這我贊同。因為很多人的理想都超所能實現的條件太高。一個一餐只能吃兩碗飯的孩子,你每餐給他兩桶,他會被脹死。一個跑百米的人,你讓他以百米的速度去跑馬拉松肯定會累死。
當然,理想也是分等級的,這和需求層次理論有相似的地方。你總是在滿足了基本的需求以后,才能得到更高的更多的東西。當一個人都無法解決吃飯問題的時候,你叫他去討論生和死的哲學問題,那他只能以餓死的事實來回答你。
我很和多人談論理想,是因為我現在不至于餓死。同樣,和我談理想的人也不至于餓死。我沒有試圖去找一位垂死的人詢問他的理想。這是極其殘忍的。
有一個朋友,他的理想是死的時候無牽無掛。這可以是個很高的理想,也可以是個很低的理想。但是,它必然是個很難實現的理想。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無牽無掛的死去。那些無牽無掛的人,多半活在小說和電影里。
另一個朋友,與生俱來缺乏安全感。這些年,努力打拼,一直想要證明給別人看,他很努力。事實上,他過得很辛苦。每天忙碌,工作、家庭、父母、孩子,諸如這些,每天都圍著他打轉,實在是讓他有些暈頭轉向。他的理想是買到屬于自己的房子。有人問他,為什么一定要把有房子當理想。他說,這有錯嗎?
沒錯。真的沒錯。有所房子,春暖花開,無所謂是面朝大海,還是背靠青山。那就把房子當成自己的理想吧,為理想而活,為理想去奮斗吧。
還有一個朋友,問起她的理想。她是有些惶恐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知道何為理想。很多人都是。其實也不然,不是他們真的不知道理想是什么,而是他們清楚地知道,他們的理想大都虛無縹緲,無處下手。所以茫然,所以不知所措。
我另外的一些朋友,酒足飯飽。可他們從來不談理想,他們說,理想?!你就當他是個屁,還是個臭屁,悄悄地放了得嘞。要是有人問起來誰放的,打死也不能承認,打不死就更不能承認是你放的。這些人都是外表光鮮的家伙,把生活強奸得有滋有味,鶯聲燕語不斷。
說多了,有時候顯得特沒意義。佛說不執著才有意義。可是理想,還是該有些執著的吧。那是不是理想就沒意義了呢。我們從小就被老師填鴨式的灌輸著要做個有理想的人。小學時候是科學家,是老師,是雷鋒。中學時代是詩人,是畫家,是愛因斯坦,大學時代是當官,是老總,是韋小寶。進入社會,沒有老師給你灌輸理想了,你的理想是什么,答案變的花樣百出。如果真要歸納總結,一言以蔽之,神馬都是浮云。
我們的老師,多的是填鴨,少的是引導;多的是動嘴(死記硬背),少的是動腦(思考);多的是應試,少的是素質;多的是家庭作業,少的是課外活動。當然,如果你有興趣,后面你還可以填出許多。
寫到這里,臨時插播一條新聞:本人剛剛收到的消息,某地因臺風暴雨學校停課。校長和教務主任不顧洪水為同學們送去了暑假作業!同學們終于又能過一個豐富多彩的暑假!!!
有人說上面兩段,似乎與理想無關。隨你怎么想,我不再是小學生了,這篇文字也不需要再交給老師評點了。無關就無關吧。實話告訴你吧,爺就是為湊字說的。
說回理想。天花亂墜沒有意義,妄自菲薄也大可不必。作為一個存在的人,理想應該成為他生存的必備技能。所以,說到題目。最理想的生活,就是每個人都可以帶著理想生活。
朋友說你不能跟理想過不去。
我說我真的跟他過不去。
朋友說你可以無視他。
我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