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的最后歸宿是泥土,我們的歸宿是——家。
一個三角形,下面緊貼一個正方形,正方形里放上一個小長方形和一個小“田”字形,這是小時候我們在畫紙上畫的“家”,小時候覺得,家就是那樣簡單。長大后發現,家就是全家人住一起的一幢房子。可是現在,我已經找不到任何詞語任何句子去形容“家”,因為它變得如此的不簡單。
其實,家還是那個家,只是它在我心中的份量不再像以前那么微乎其微,而是已經占據了第一的位置。從前我覺得,家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生變化,而是只要它誕生了,便永遠矗立在那,等待我們每一次遠行的回歸。這樣的想法其實只能說明,在我的腦海中,家只是一棟房子,而被我忽略的是住房子的人。
上了大學才真真切切的體會到,心中對家,對爸爸媽媽的那份牽掛。平時跟爸爸媽媽通電話,他們總是擔心身處異地的自己過得不好,總是擔心這個不放心那個,而自己卻極少主動問起他們過得怎么樣,這都是因為已經習慣性的被這樣的關心圍繞著而忘了從被動化為主動去關心那些把我們看得比自己還重要的至親。
剛過完十九歲的生日,猛然間醒悟了:原來自己即將是個奔二的人了。我知道,我已經不是那個可以在爸爸面前撒嬌、可以在媽媽面前提一大堆要求、可以毫無壓力毫無心理負擔的過著悠栽日子的小孩子了,墻上的指針告訴我,那已經是過去式了。
“累了就回家,回家有爸媽”。遠離了家,離開了爸爸媽媽,才知道“家是最好的”這句話一點兒都沒錯,當我們累了的時候,總是希望能在爸媽那里得到安慰,可是我們卻從未聽他們說起他們的煩惱,難道他們真比我們想的通,真沒有煩惱么?
歲末將至,一年的光陰又在悄然無聲中過去了,跨年的鐘聲會在固定的時刻想起,年輕的我們總是充滿著激情在凌晨時鐘化為三個0的時候,很少人會想起家里的爸媽他們離他們的青春又遠了一步。
有些事實我們不得不承認,比如,我們的爸媽,真的老了。有些東西我們必須承擔,比如,責任。
家,是爸爸媽媽一塊兒撐起來的,這么多年,他們不畏辛苦,毫無保留的為家付出,我們是不是該讓他們歇一歇了?雖然我還不具備賺錢養家的能力,可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責任”兩個字在生命的畫卷中嵌下越來越深刻的烙印。
“責任”,我覺得是漢字里最具份量的兩個字,因為沒有人敢小瞧它們。
家,像一個接力棒,我們有責任把它從爸爸媽媽的手里接過,并且更有責任讓它不斷地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其實,組建一個家庭并不是江容易的事,它不僅僅是緣分的體現,更是雙方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給對方的最好的見證。與其說“家是溫馨的港灣”,我更愿意說“家是一切美好的開始”,家的美好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世界最溫柔的一面。接過接力棒,意味著我們也必須接過那份他們已經扛了很久的責任。以前爸爸媽媽是家的“負責人”,帶領我們不斷地向前發展,現在,應該是我們去擔任那個職務,并且我們應該努力的奮斗,去創造未來讓爸爸媽媽沒有后顧之憂。
或許從上大學之后,爸爸媽媽對于我們來說,思念的日子總是比見面的時間長。可是落葉總是要歸根,我們的心,總是會回到那個家中,回到爸爸媽媽的身邊。